第416章 上天示警(1 / 2)

徐婆婆其实姓李,名字中带个花。

她出生的那天,村里槐花开得正盛。

伴着血腥气和槐花的香气,徐婆婆呱呱坠地。

庄户人家取名字,随意得很。

槐花就成了她的名。

李槐花顺顺当当长大,长到了十五岁,长得人如其名。

一家有女百家求,媒人纷纷涌进李家门,几乎踩断了李家门槛。

经过千挑万选,李家父母相中了隔壁田家村的田老大。

田家果然不负姓氏,家中果然有田,十七八亩上好旱田,日子过得宽裕得很。

唯一不好的,是来提亲的田老大。

田老大,三十有一,足足比刚满十五岁的李槐花大了十六岁。

比李槐花她爹小三岁。

田老大可以当李槐花的爹。

年纪这般大,当然不可能还是童男子。

田老大成过亲,只不过前头的媳妇为了给他生孩子,死在了产床上。

媳妇没了,给田老大留下六个娃,年龄依次从十三岁,十岁,七岁,四岁,两岁到刚出生三个月。

男女不知,李槐花懒得问。

进门就当娘,李槐花当然不愿意。

只不过,家里只有她不同意。

李家爷奶,李家父母,包括李家哥嫂,全都同意了。

原因无它,田家给的彩礼最多。

李槐花没跟李家人争执,她悄悄找好了退路。

常来村里卖货的年轻货郎,看到她便会悄悄红了脸。她去买头绳、丝线,也会多给她扯一尺绳,多给她两缕线。

那位徐货郎,喜欢她。

李槐花也看上了那位姓徐的货郎。

年轻货郎年轻力壮,长得也精神,人也勤快,挑着个货担,走遍附近几个村子,担子里的货物也常常换新。

比田老大强多了。

李家收了田家的财礼,谁收的谁嫁去,李槐花跟着姓徐的货郎,悄悄跑了。

徐货郎拐走了李槐花,李家的村子当然不能再去了,附近的村子当然也不敢去。

两人一商量,决定走得远一点。

徐货郎带着李槐花,挑着货担,一路走一路卖一路补货,竟然走到了京郊。

京城里他们当然不敢想,可京郊附近也不错。

京郊的村子,百姓过得也富足。

徐货郎和李槐花,在京郊得一处村子租了间小院,落了脚。

村子附近有座山,山上有座道观。

徐货郎依旧操持旧业,整日挑着他的货担,在附近几个村子转悠,也常去道观山门外。

前来烧香祈福的香客,也有年轻姑娘。

看到山门外有货担,便会围过来,总之,徐货郎的生意还不错。

李槐花也常去帮忙,一来二去,与观中的道士也熟了。

两口子在京郊,一住就是二十年。

徐货郎成了老货郎,李槐花成了徐婆子,两人操劳多年,也没能在京郊置办下自己的小院子。

人离乡贱,人老思乡。

徐货郎和徐婆子都想回去了。

临走之前,两口子去了道观,跪了神像,奉了香火。香火道士递给他们一个叠好的平安符,嘱咐他们收好。

他们先回了李家村。

李家爷奶与李家父母早已去世多年,李家哥嫂紧闭屋门,不肯与徐婆子相认。

徐婆子跪在门外哭了一场,抹着眼泪走了。

徐货郎家在梁越城。

他带着徐婆子站在荒废许久的破旧院子前,泪流满面。

一别二十多年,还有乡邻依稀记得他的模样。徐家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