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大概写写得了(2 / 3)

就是个人的文学功底,写作水平了。

科举第一篇文章,是重中之重。

这篇要是写不好,后面写得再好也可能白搭。

苏誉静了静心,开始想自己应该如何写这篇最重要的文章。

“民既富于下, 君自富于上。”

最终,苏誉决定了自己的破题。

“这种破题,玩不出太多花样,只能这样来引出下文。”

破题决定后,接下来的就好办了。

此次主考官钱向晨钱大人,乃是钟爱辞藻华丽、对比鲜明文风的人。

骈文苏誉虽知道一些,但这种问题明显不适合用在科举上。

所以苏誉在后面练习文章时,都特意仿造同样讲究对仗的八股文。

刚开始还有些晦涩,但掌握了之后,就觉得写起来还行了。

要仿造八股文,立意自然不能只言于表面。

从破题开始,文章得层层递进。

从古到今,从下到上开始对比议论。

议论后,再提出问题,后续再继续承接下去。

开头写好后,后面就简单多了。

写完第一部分后,不知不觉已经到中午了。

巡场的官差提着热汤走过,苏誉举手要了一碗。

拿出顾长乐给他准备的馒头,泡进热水里,等泡软了一边吃一边想后面的内容。

苏誉寻思许久,最终在吃完简单的午饭后,写下了两句他觉得非常满意,对仗鲜明的话。

“闾阎之内, 乃积乃仓, 而所谓仰事俯育者, 无忧矣!

田野之内, 如茨如梁, 而所谓养生送死者, 无憾矣。”

继续阅读

毫无疑问,主考官看到这两句,基本他这篇文章就能留下不错的印象了。

后面的文章,苏誉又不停地推敲,把自己毕生所学都调出来。

自上次院试拼拼凑凑后,现在的他,毫无疑问已经从新手裁缝进化成为了大师级裁缝。

到天黑的时候,苏誉已经把所有的文章草稿全部打好。

每个考生都能有三支蜡烛。

不少人都会选择在晚上点上蜡烛,再奋战一会儿。

苏誉也点了一根蜡烛,就着微弱的烛光读了一遍自己打的草稿。

越读,越是满意。

若是说先前的文章虽然他极力拼凑,还会有些不够丝滑的话。

那现在他的文章,就完全把这个毛病给改掉了。

读完一遍,把草稿小心放好,拿另一张防雨帘盖上,苏誉这才靠在号房里,迷糊睡去。

这号房很小,苏誉人高马大,缩在睡睡醒醒,清晨起来时感觉满身的骨头都睡僵硬了。

他活动了一下手腕脚腕,拿出自己昨晚打好的草稿开始誊抄。

誊抄文章得万分专心,不能写错字。

不然写了错字,就得拿黑色糊一块在卷面上,十分影响卷面整洁。

花大量时间誊抄好后,再检查几遍。

到了第三天,便能静等收卷了。

出来考场后,李二郎和元宝都等在外面。

贡院里出来的不少学生,都面色苍白,步履飘忽,有些则是一脸颓败。

苏誉精神面貌还算好,不过人也累。

回家洗了个热水澡,又吃了饭后,躺到床上,闭着眼睛直接便睡着了。

第二场考完是八月十四日,苏誉和爷孙俩提前吃了个团圆饭。

吃完又赶紧回去休息。

第三场考试便是考的策问。

后面两场考试已经不太重要了,苏誉心情现在已经放松了下来。

卷子发下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