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惭愧应下,这段时间他请假的次数的确是有些多了。可没办法,药膏的重要性他比谁都清楚。
一旦成功,能够量产。那将会有多少患者可以从中受益减轻痛苦,孰轻孰重根本不需要选择。
下楼时再见于巧巧,他告诉她,“这段时间我有事请假,医馆里有什么急事你就打我电话。”
他担心医馆里有急症需要他针灸处理,提前和于巧巧打声招呼以备不时之需。
现在他的针灸治疗在附近街区已经颇有声名,很多患者来医馆都是冲着他立竿见影的针灸效果而来。
尤其医馆背后的写字楼里,有很多白领已经成了他的忠实拥趸。只要有机会就来向他请教一些养生知识。
他对此也是来者不拒,时间允许还会主动为这些人推拿去除身体上一些小的隐患。
为此也为医馆带来了不少客户。现在张三诊室里的锦旗已经有7面了,半面墙的锦旗,是他最喜欢看到的风景。
这些不仅是对他医术的认可,更是对他人品的认同。最喜欢那面写有医之侠者的锦旗,那是庄世己扔了手杖,站着赠送给他的。
于巧巧目送张三离去。在她眼里,张三变化太多,似乎每天都在进步,人也越来越自信。。。。。。
与此同时,肿瘤医院黄丹工作科室内正争的不可开交。每个主治大夫都想给自己负责的患者争取到这个试药机会。
不是他们想争,而是患者要争。
科室内病房内的病床135张,加上走廊里的临时床位合计就有170多个住院病人。而张三只给出了8个名额,还是按病症分期固定了数字。
这样下来差不多就是20选一。当管床大夫把申请表格发下去之后,没有一个患者能够淡定。
对于他们来说,这或许就是生命得以延续的唯一希望。无论是患者本人还是患者家属,都表达出了强烈的参与意愿。
哪怕主治医生一再向他们强调,这个不是治疗药剂,仅仅是实验对肿瘤患者癌疼的缓解功效。
医院也有过这样的情况。某一个医药公司研制出新药,经过人体实验阶段后,需要掌握更多数据和资料。
就会在医院科室开展更大规模临床实验。
但这种工作往往都是医药公司自己筛选病人,科室主治大夫需要做的只是把病人资料汇总到医药公司负责临床实验的工作人员手中。
病人的筛选是一项极其严苛的工作,要经历各种审查、评估才能最终确定试药人选。
可现在张三把所有工作扔给了科室主任。他只提出了人数和标准两个要求,而符合这两个要求的病人就太多了,全在主任一念之间。
每个患者都希望可以得到这次试药机会,不求可以治疗癌症,只要能减少癌症带来的疼痛痛苦就行。
不求彻底消除疼痛,哪怕只有片刻的安宁也行。尤其一些三期四期的患者,对减缓疼痛的需求更是强烈。
用他们的话说,命不命的这个时候已经是身不由己了,只要不用再遭受这样的疼痛折磨,可以随时接受死亡。
很多患者来医院治疗癌症不是真的去幻想自己是那个能被治愈的幸运儿,而是为了让自己在离世前尽量少受些痛苦折磨。
经历了几期治疗后,他们的心理要求已经从最初的能够痊愈转变成可以控制病情,到延缓病情进展,再到接受命运。
最后是减缓离去前的疼痛。
期望一点点的变成失望,底线被一次次的突破,要求一次次的降低。这种情况下他们怎能不争、不抢。
患者争抢的结果就是演变成了医生的争抢,他们谁又会愿意看到自己负责的病人每天遭受病痛折磨。
看起来他们每天都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