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人前往济州的“招生点”报名。
由于是第一批次的报名,狄泉就留在了济州观察情况,“招生简章”是在早上贴出去的,第一个来报名的学生是下午来的。
来人是一个身高只有七尺左右,约莫弱冠之年,粗手大脚,长相呆板木讷,但是能看出其人颇性格为坚毅,只因其眼中目光灼灼,给人一种极其旺盛的生命力之感。
“尊驾请了,敢问济州讲武堂招生可在此处?”
这年轻人询问了一下负责登记的萧让,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之后,就开始自报家门。
“后学朱玉,字石军,泗州人士。”
“可通文墨、武艺?”
“于本乡曾读二年私塾,曾进山打猎,下套,并不十分会武。”
“去试试气力等科目。”
这个朱石军就在狄泉等人的测试之下进行了测试,其文化程度大概和童生差不多,文化不算高,但是认字没问题,体力方面,力气和耐力都不错,视力也很好,近视眼狄泉他们是不要的,目前狄泉还造不出来眼镜,视力不好实在是会耽误事。
继续阅读
“看你也是个读过书的人,怎么想来当兵啊?当兵可苦啊!你看见这对联了吗?升官发财请往别处,贪生怕死莫进此门啊!”
这黄埔军校门前的对联,狄泉觉得放在此处非常合适,他要招募的不是想靠着军人这一身份谋求富贵的人,而是真真正正敢与为国为民献身的人。
狄泉此时有一搭没一搭的和这个人聊了起来,那个朱石军听见狄泉的话后,便说道,“这位仁兄,都说这狄寨主的兵马是仁义之师,护一方百姓,我家乡那里叫王庆一伙贼人作乱,致使田园荒芜,民不聊生,我只盼能有朝一日学成本领,提一师杀回家乡,还乡亲太平日子。”
“好,家中还有旁人吗?”
“没了,全叫王庆乱军杀了,我逃到了山东,靠给人抄书过活。”
“也是个可怜的人啊,好,就收了你做第一个!”
“您是……”
“我便是狄泉!”
“原来是狄寨主,学生有眼不识泰山!”
“无妨,去登记造册吧,待到今日招募事毕,将会有人送你等去讲武堂的。”
这来报道的第一个学生,狄泉也还算满意,不显山不漏水,但是还够坚强,有心气,能力还在其次。
不久后,又来了第二个学生,这个人的穿着是儒生服饰,狄泉一眼就看了出来,他是自己开办的学宫之中的士子,不知道怎么来招兵来了。
“且慢,你不是学宫之中的士子吗?怎么前来报名军校了?”
狄泉拦住了那人,询问了起来。
“圣人教化,是用来治世的,然而如今乱世,如何治世?只能以兵马平天下,方能以教化治天下,我要先以兵马平天下,再以教化治天下,两不误。”
这书生长相瘦削,个子也算不得高,但是两道一字眉倒是够浓重的,颇有些精明干练的样子,更兼其言语之中还有着些许傲气,倒是给人一种不俗之感。
狄泉听了他这句话,想起前世周树人先生弃医从文的旧事,心中不免感叹,这书生说的倒也没错。
“你叫什么名字,何方人士?”
“在下杨毂,杨昊楠,胡广鄂州人士,前年随父至此地经商,一月前入学宫习学,只感四海干戈不息,生灵涂炭,故欲弃武从文,承蒙不弃,愿投身行伍。”
虽然他这么说,但是狄泉还是要看看他的身体素质,毕竟此人看着就很瘦弱,测试体能的时候,也显现了出来,此人身体素质明显就没有朱石军好,这杨昊楠举石锁,跑步,都是气喘吁吁,全凭着意志力强撑下来的,测试完之后几乎虚脱,这也证明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