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
神京城。
自从锦衣卫叛变,泰和帝抓住机会,整顿朝堂,安插自己的亲信,一时间朝堂之上,泰和帝的势力第一次占据上风。
泰和帝正在朝堂上挥斥方遒,指点江山。
“明年的会试,一如往常,不可怠慢。”
朝堂之上,正是科考之事,因当年泰和帝宫廷政变,当年的会试取消,这一耽误就是一届,泰和帝也要在这次科举中挑选人才。
泰和帝登基之后,采取一项措施,就是旧员起复。
这些旧员中,未必有人才,却都是曾经主政一方的要员,比考举中榜新人更有经验。最主要的还是,这些被罢官的旧员,未必没有朝堂争斗而失败的人。
这些人,一旦起复,就是对朝堂一种冲击,为泰和帝所用。
只是...这些旧员中常有贪赃枉法之徒。
也有各方势力保举之人,本是一项为自己拉拢人才的举措,最终却是凤头鸡尾,反而乌烟瘴气一片。
对此,泰和帝很是不满:“唐烨...”
礼部尚书唐烨出班:“臣在。”
“鉴于当年科举被耽误一届,今年录取人数较之往年,可多一些。”
泰和帝扫视群臣:“另外,明年殿试,朕将会亲自阅卷,你要认真对待。”
唐烨心中一凛,会试基本提前半年,甚至七八个月就会通知天下,天下举子汇聚神京,届时,神京城不少权贵官宦,开启慧眼识英才之旅。
不是举办才子宴,就是各种诗会,以此押宝一般,开始资助拉拢一些举子。
甚至,会试还没开始,就有举子被一些官宦选为东床。
因此,会试之时,就有人暗中操作,互相勾结,收买主考官,中榜之人就成了特指之人...甚至,殿试都可以插手。
中榜之人未成为皇帝臣子,先成为某些人的学生、东床,长此以往,官场之上自然形成各派,有些人朝堂之上因此权势极大。
皇帝亲自阅卷,这就给了唐烨压力。
皇帝亲自阅卷,他就必须要公正,如此会得罪一些神京高官。
朝臣不少人也是内心一凛,知道明年的会试、殿试,他们想要插手会更难,内阁首辅袁琼更是出班奏道:“陛下忧劳国事,当以龙体为重,科举之事,自有为臣者为陛下分忧。”
忠顺王也出班奏道:“陛下,臣以为为国择取贤良,乃是关乎国本之事,此事自当慎重,不可疏忽。”
“此事不可再议。”
泰和帝态度坚决,立即下旨:“通告天下,明年科举会试殿试,朕将要参与阅卷,为国择取贤良之臣。”
“报!”
这件事情刚刚定下,就有镇殿将军,双手托着一封战报出现在朝堂大殿殿门外:“陛下,蓟州镇八百里加急。”
“快。”
八百里加急,那就是极为重大的军情:“呈上来!”
文武群臣无不是一愣。
八百里加急?
那是绝对的重大军情,北疆八百里加急,必然是戎狄开始南下?
不应该啊。
公主已经出塞和亲,双方履行合约,应该太平才对。
泰和帝接过战报看了一眼,随后面色凝重起来,将战折叠,凝声道:“戎狄左屠耆王二十万兵马,兵临蓟州镇,另有其他军镇,各有不明数量的戎狄兵马,除此之外...”
“戎狄以大正和亲护卫将军贾珞,进攻戎狄兵马,已经被戎狄全灭,以此为由领兵攻打蓟州镇,截至八百里加急传达朝堂之上时,戎狄已经攻打蓟州镇万全左卫城三日。”
泰和帝目光沉凝,面色不断变化。
朝臣更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