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虽然只是一句谶言,但其中却承载了很多沉重的东西,虽不乏权欲与阴暗,但也有许多楚地儿郎也为此挥洒热血!
最后的结局,也可以用一语成谶来形容。
而这句话的本质,就是一种以牙还牙,追溯十世也必要报此大仇的血性,以及一种说得出,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做到的魄力。
后世历史,王朝变幻,又有多少亡国之人,能在国灭之后,如项羽这般,以亡国传承者的身份,报此国仇大恨,彰显那不灭的民族血性呢?
公元前207年,霸王之败,更完全只因为误信了刘邦那假仁假义的狗贼!怀王下令,命本霸王与刘邦狗贼分兵抗秦。这狗贼事前信誓旦旦地跟项羽表决心,发誓一定不会先入关中。
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军继续西行,夺取了丹水(今淅川)。而高武侯鳃、穰侯王陵这时也加入刘邦所率领的楚军,攻下西陵、胡阳。并且番君吴芮的部将梅鋗也至此,与沛公军联合,攻下析(今西峡县)、郦等地。
公元前207年,刘邦所部楚军进至武关东。于是派魏人宁昌使秦,而这时章邯也投降了项羽。赵高杀秦二世,令使者还报刘邦,欲约分关中。
公元前206年,项羽分封,表面上看去论功行赏,但是实际上却是对原诸侯势力进行重新组合,对服从自己的予以分封行赏,并没有照顾原诸侯在本国的实力与影响。因此从一开始埋下乱源。而且他又拒绝了谋士自王关中的建议,坚决衣锦还乡。
公元前206年,项羽分封完诸侯,诸侯各前往封国,项羽将义帝迁往长沙郴县,暗中令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于途中将楚怀王这个傀儡杀死。
公元前206年,四月,刘邦忍气吞声接受封号,领兵入汉中、并烧毁栈道(用木板架在悬崖上铺成的道路),以示再也无意东出,以麻痹项籍。
公元前206年,五月,齐国贵族后裔田荣不满分封,赶走齐王,杀胶东王,自立为齐王。
比起后世那些各种遭唾骂的篡位折,田氏可谓是炎黄数千年历史中成功的篡位者,几乎没有之一,也是商人中的霸者,开创了以资本窃国权之路。
虽然篡位者的名声很不好听,就连庄子都撰文,以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言辞骂之,但却没什么意义。
时光渐过,庄子尸骨都凉了,田氏却依旧稳稳当当的独掌大权,哪怕被秦国扫灭,最后子孙后代依旧颇为争气,掌握着几分民心,有着复辟之机!
汉朝之后,神宗下属的儒教有意无意的在教义上打压商人的地位,也有几分田氏代齐的原因。
继续阅读
田氏篡齐之千古典故清清楚楚的写在史书之中,哪个主政者能不多想想呢。
这些有能力助田奴儿复国的人物不是信不过田氏的诚意,作为商贾出身的篡位者家族,这点魄力应该还是有的,也不是信不过田氏的“付款能力”,毕竟身为六国遗贵,那份大义号召能力,在这个时代也是千金不换的。
只是,藏于田氏这份诚意之中的陷阱到底有多少,那就不好说了,所以衡量一二,对田氏的劝诱,因此大家都是置之不理。
公元前206年,刘邦布衣而起,提三尺青峰,削平天下,扫平天下蛇蛟,为一朝太祖,从烂摊子中崛起,一扫天下,统合六国之民,天下归心,凝聚汉之气数。推翻前朝、削平天下之人麾下的中低层,多得是原朝代不得志之人。
公元前206年,11月,刘邦乘机挥军东出,拜韩信为大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今SX省BJ市东),重返关中,很快击败章邯,迫降司马欣、董翳,并用计欺骗项籍,使其相信自己取得关中后已心满意足,再也不会东进了。项籍放心去攻打田荣,对西边没有加强防范。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