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微尘一颗,填没沧海。23.09.11(7 / 9)

续的认知中,精卫作为炎帝女儿身份成为祭品,作为太阳神的帝女衔石填海而献身,通过活人牺牲施展赎罪与取媚于神的祭祀行为。

个中奉献己身的英雄主义,不得不说,与其身为太阳神的父亲炎帝密不可分。

在过去的岁月里,炎帝及黄帝的氏族居住陕西,也不知道经历几何年月,此后也不知道因为什么缘故一部分逐渐东移,炎帝氏族也有一支向东部沿海迁徙。最终,在蚩尤之时,帝尤独立于炎帝氏外,与九黎部落且战且退,化作后世的东夷。很难说,精卫填海的历史变迁中,没有隐喻表达东夷部落里女娃一支失败的悲剧和复仇的决心。

然而,不论是洪水和东迁,精卫填海神话里未尝变化的便是水中灾厄涛涛不绝,哪怕是太阳神炎帝亦是爱莫能助,难以将大海蒸干。

或许,在曾经洪水滔天的劫祸里,哪怕精卫作为太阳神炎帝的女儿,依旧成为了炎帝一支在与洪水乃至于其背后的事物搏斗中,溺而不返的抗洪斗争牺牲品,正是因为其主动牺牲,献身洪水,名字里才有一个‘卫’。

在这卷碧海卷动的《海神显圣图》中,提出了某种更加耸人听闻的可能。

太阳神炎帝的帝女?女娃变为小鸟精卫的神性削弱或许背后潜藏着更加深层的巫术符号,史书记载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是复土穰,以处江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岁十有二,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或许,炎帝氏的一大分支代代传承的治水之策并非别无源流,女娃便应当是在炎帝时期继承了女娲氏治水技艺的传承者。此后的漫长时光里,炎帝氏与洪水中的灾厄斗争不绝,直到后世中后土之名与女娲大神的地母之位重叠,补天之名重新焕发荣光。

由此,精卫神鸟自觉承担的使命,超越生死、以小击大的浩然气节再度顺着民俗仪轨升华,哪怕《山海经》一书所涉东海是泛指东方之海,先秦典籍中东海是涵盖范围均在今黄海和东海一带,精卫填海祭仪亦可跨越其间几千公里的距离,在黎民百姓中固化成不灭的痕迹。

继而,民间志怪与神话传说发生偏移,《博物志》中为精卫再造新生,《博物志》云‘君山,洞庭之山是也。帝之二女居之,曰湘夫人。帝女遣精卫至王母,取西山之玉印,印东海北山’。

长江流域楚文化的湘夫人神话与于黄河流域中原文化的精卫神话整合起来,英勇献身的英雄化作受湘夫人驱使而门下奔走的鸟雀。

足以见证后世时光里,随着人们自主治水,不在使用炎帝氏的治水手段,从而精卫神位跌落的民风变化。

再更之后的记录里,‘夫鶡旦鸣夜,不翻白日之光;精卫衔石,无损沧海之势。然以暗乱明,以小罔大,虽莫动毫发,而有尘视听。’‘盖闻北邙之高,魏群不能削;榖洛之斗,周王不能改。是以愚公何德,遂荷锸而移山;精卫何禽,欲衔石而塞河。’便已经将精卫化作不自量力的小丑之辈。

直到挥犀墨客郭璞重注《山海经》,留下‘炎帝之女,化为精卫。沉形东海,灵爽西迈。乃衔木石,以填攸害’的记载。

精卫神话再度兴起英雄主义,化作虽九死其犹未悔的顽强神鸟。

大概在过去的时光里,挥犀墨客也曾发现了此地的异状,本以为这是一场希夷之祸,却在探究之后,发现这是一个与海中希夷斗争多年的部落传承。因此就在《海神显圣图》中留下如此秘要,以及一卷《精卫填海祭仪》。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秋风和:(精卫治水所用的方法是一代代传下来的,源自女娲,这个家族世代和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