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由人境超脱为玄境(3 / 4)

里头王国对祭祀活动和复杂手工业给予了极高的重视。他们投入大量资源用于祭祀仪式,同时也发展出了精湛的手工艺技能,制造出精美的器物和艺术品。

第五点值得注意的是,二里头文化确定了“居葬合一”的布局形态。居民的居住区域与丧葬场所紧密结合,体现了人们对生死循环和祖先崇拜的重视。

最后,二里头文化创造出了独特而先进的青铜铸造技术以及青铜礼乐制度。青铜礼器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承载着社会等级和礼仪规范的象征意义。这些青铜礼制引领了后世的礼乐制度发展,成为早期华夏文明的核心特征、独特之处和精神内核。

综上所述,二里头文化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礼制体系,以礼制遗存为载体,以等级制度为核心。这套体系在中华文明的总进程中发挥了引领作用,为后来的文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史记》开始,按照传统习惯来讲中国历史,通常都是从三皇五帝开始叙述,接着依次讲述夏商周、春秋战国等等。然而,自五四运动以来,新兴的古史辨学派彻底颠覆了由传统的“盘古开天地”和“三皇五帝”等观念所构筑的中国古代历史架构。在此之中,顾颉刚先生提出了一个极具影响力的观点,即“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他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起源给予了特别关注,并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传说中的古代历史阶段逐渐延长;与此同时,随着时代的演进,传说中的核心人物也被描绘得越发伟大。”

这种观点认为,中国古代历史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多个历史阶段逐步积累形成的。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贡献,这些特点和贡献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塑造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全貌。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被夸大或神化,从而形成了传说中的形象。例如,三皇五帝在传说中被赋予了超凡的能力和智慧,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始祖和精神象征。

此外,顾颉刚先生还强调了时代背景对传说形成的影响。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社会需求和价值取向,这也导致了传说在不同时期的演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历史的认识和理解也在不断深化,传说中的历史也在不断地被重新解读和阐释。

继续阅读

总之,“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这一观点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中国古代历史。它提醒我们在研究历史时要保持警惕,不仅要关注书面记载,还要考虑到传说、神话等非文字资料的影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全面、客观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真实面貌。

在这样的思想引导下,许多学者开始质疑夏朝是否真的存在过。在海外,一些西方学者因为找不到夏代和商代的文字证据,直接否定了这两个朝代的存在,并断言“东周以前没有可靠的历史记录”。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发生了转折。1899 年甲骨文的出土以及 1928 年安阳殷墟的发掘,确凿无疑地证明了殷商王朝的真实性。有些学者根据这些发现推断出《史记·夏本纪》同样应该被视为可信的历史文献。于是,在 20 世纪 50 年代,考古学界提出了“夏文化探索”这个重要课题。

1959 年夏天,着名考古学家徐旭生先生亲自率领团队前往豫西地区寻找“夏墟”。他们的努力终于得到回报——二里头遗址被成功发现!从那一刻起,夏文化的探索正式拉开序幕。尽管目前对该遗址的挖掘面积还不足总面积的 2%,但已经展现出的璀璨光芒令人惊叹不已。人们不禁好奇,在那厚厚的泥沙之下,究竟隐藏着一个多么令人震撼的地下世界?而这个谜底,恐怕只有等待未来更多的考古工作来揭晓了。

然而毫无疑问的是,此地揭开了华夏文明那神秘而壮丽的序幕。文明乃是人类文化与社会发展之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