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清朝名将富察·奎林:从战场到边疆的传奇一生(2 / 2)

在紫光阁,列在前五十位功臣之中,以表彰他的杰出贡献。富察·奎林也因此被授予了一系列的荣誉和职务,包括一等男爵的爵位和右翼前锋统领、理藩院尚书等重要官职。

三、坐罪革职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富察·奎林被调任为乌鲁木齐都统。在其任职期间,发生了一起引起争议的事件:骁骑校常福因杖毙披甲多罗而被富察·奎林弹劾。然而,乾隆帝认为多罗因为不孝之罪本应处死,因此指责富察·奎林误劾。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朝廷内部对于法纪的严格要求,同时也揭示了富察·奎林在处理此类敏感案件时可能存在的不足。

由于在乌鲁木齐期间未能有效监督各州县,导致出现浮报粮食价值的情况,富察·奎林再次面临责难。乾隆帝命令他将公爵爵位让与其叔父傅玉承袭。尽管遭遇了这些挫折,富察·奎林并未被完全放弃,他再次被任命为乌鲁木齐都统,并且随后迁任为伊犁将军,继续在边疆地区发挥着重要作用。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然而,富察·奎林的性格中有着嗜酒和急躁的一面,这或许是他日后遭遇更多麻烦的原因之一。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参赞海禄上书弹劾富察·奎林,导致他被解职并押送回京接受调查。在经过皇子、军机大臣会同刑部的审理后,富察·奎林因擅自处死罪人而被判杖刑。另一方面,海禄的指控并非完全属实,他也因此受到了相应的处罚。

考虑到富察·奎林是孝贤皇后的侄子,乾隆帝决定给予他改过自新的机会,免除了重罚,改为让他在上虞备用处担任拜唐阿。尽管如此,富察·奎林并未就此沉寂,很快他又被任命为蓝翎侍卫,并逐步晋升为台湾镇总兵。此时正值林爽文起义刚刚平息,但台湾地区仍然存在盗匪横行的现象,严重威胁到了当地百姓的安全。乾隆帝特别指示富察·奎林要严厉打击犯罪行为,富察·奎林也确实按照圣旨行事,多次抓捕并惩治了严重的盗匪,并对那些涉及贪污或参与犯罪活动的军中人员进行了严厉的处罚,从而恢复了当地的秩序。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富察·奎林被提升为福建水师提督。不久之后,他又被任命为成都将军兼参赞大臣,率领军队前往西藏对抗廓尔喀的入侵。然而,在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当他率军行进至江卡时,突然病发,背上毒疮恶化,最终不治身亡。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