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了他坚决禁烟的决心。
道光十二年(1832年),陶澍上奏报告称英国商船再次进入中国海域,并且不时违反规定,建议予以严惩。旻宁认为陶澍的做法有挑起事端之嫌,因而驳斥了他的建议。然而,到了九月,英国商船再次闯入中国海域,这次旻宁并未轻视,命令沿海省份整饬水师,加强海防。
到了道光十三年(1833年),台湾嘉义的匪首陈办被诛杀,这一行动显示了旻宁对于地方叛乱的果断处理。同年二月,四川越巂等地的少数民族也发生了叛乱,旻宁立即命令那彦宝和桂涵派兵进剿,迅速平定了叛乱。
进入道光十四年(1834年),英国第一任驻华商务监督律劳卑抵达广州,并要求与两广总督直接会面,商讨贸易事务。由于律劳卑的要求未得到满足,他竟然指挥军舰炮击虎门,这一举动激化了中英之间的矛盾,为后来的鸦片战争埋下了伏笔。
到了道光十五年(1835年),两广总督卢坤和水师提督关天培上奏请求增修广州炮台,以增强防御能力。广东当局随即制定了《防范洋人贸易章程》,以加强对外国商人的监管。这一系列举措反映了清廷对于外国势力日益增长的警惕。
继续阅读
道光十八年(1838年),鸦片问题达到了顶峰。鸿胪寺卿黄爵滋上疏陈述鸦片的危害,并主张严禁。旻宁深感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在同年十二月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派往广东主持禁烟事宜。林则徐到任后,采取了一系列严厉措施,包括销毁大量鸦片,并驱逐了部分外国商人。
四、鸦片烽火
道光十九年(1839年)四月,道光皇帝旻宁命令林则徐以禁贩鸦片的檄文通告在广东的英国及其他国家的洋商,并在虎门销毁了大量鸦片。这一举动极大地触动了英国的利益,引发了严重的外交冲突。五月,发生了一起英水手杀害中国村民林维喜的事件,英领事义律拒绝交出凶手,这一事件被称为“林维喜事件”,严重侵犯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同年九月,英舰在虎门外的穿鼻洋挑衅,水师提督关天培率部迎击,展现了清军的抵抗决心。然而,随着事态的发展,旻宁在十二月宣布停止与英国人的贸易往来,并任命林则徐为两广总督,继续执行禁烟政策。
进入道光二十年(1840年),年初,皇后钮祜禄氏去世,旻宁尊谥其为“孝全”,并将她的儿子奕詝交由静贵妃抚养。五月,英军舰队集结于广东海面,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爆发。林则徐严密设防,使得英军一时难以突破防线。然而,英军随后北上进攻定海,并占领了该地。
六月,英军继续北上,直至七月到达天津。直隶总督琦善与英方代表义律在大沽口会谈,琦善表现出了妥协的态度。面对英军的强大攻势,旻宁最终不得不妥协,将林则徐和邓廷桢交由军机处严加议处。九月,林则徐和邓廷桢被革职,由琦善代理两广总督一职。
十二月,琦善未经朝廷许可,私自与义律订立了《穿鼻草约》,同意割让香港,开放广州,并赔偿烟价。这一行为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的不满情绪。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正月,英军攻陷了虎门的沙角和大角炮台,迫使旻宁下诏向英军宣战。他派遣奕山为靖逆将军,前往广东主持战事。二月,英军进攻虎门,引发了激烈的海战,水师提督关天培在战斗中英勇牺牲。由于琦善在与英人的交涉中表现妥协,旻宁剥夺了他大学士的职位,并将其逮捕审讯。
五月,英军与清廷签订《广州和约》,这一消息在广州引起了极大的愤怒,激发了广州三元里人民自发组织抗英斗争。
到了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五月,英军攻陷了长江吴淞炮台,江南提督陈化成在战斗中牺牲,上海随之失陷。七月,英军舰队驶入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