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林则徐声名鹊起,成为国内外瞩目的焦点。道光帝对林则徐在广州的禁烟成就给予了高度肯定,亲自书写“福”、“寿”二字的大匾,并派人送往广州,以示褒奖。
六、积极抗敌
虎门销烟之后,林则徐为了彻底切断鸦片来源,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要求所有外商出具“甘结”,即保证不再携带鸦片进入中国,否则货物将被没收,责任人将被处以极刑。这一措施旨在恢复正常的中外贸易,但遭到了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以及鸦片商人们的强烈抵制。义律拒绝签署任何可能导致鸦片贸易中断的协议,并继续在幕后支持鸦片走私。
为了更好地对抗鸦片走私,林则徐积极搜集外国情报,并组织翻译人员编译西方书籍和报刊,以了解西方的情况和动态。他组织编写了《四洲志》等着作,这些资料为他制定对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道光十九年(1839年)五月二十七日(7月7日),一起意外事件的发生加剧了中英之间的紧张关系。在尖沙咀,一名名叫林维喜的村民被英国船只上的水手醉酒打死。林则徐得知消息后,立即派员调查,并要求义律交出凶手。然而,义律却拒绝交人,并在澳门私自设立法庭进行所谓的“审判”。
为了维护中国的司法主权,林则徐和邓廷桢采取了强硬措施,于七月初八日(8月16日)下令禁止向澳门的英国人供应食物,并撤走了所有的中国雇员,驱逐义律等人离开澳门。与此同时,林则徐还前往澳门,与葡萄牙当局交涉,争取他们在中英冲突中保持中立。
七月二十七日(9月4日),义律率领英国船只在九龙山海面挑衅,引发了九龙炮战。林则徐和邓廷桢随即前往虎门驻扎,调集兵力进行防御,并筹划应对策略。九月,林则徐派遣余保纯赴澳门与义律谈判,试图恢复通商。然而,义律拒绝接受林则徐提出的三项条件:出具甘结、交出凶手、驱逐鸦片趸船。义律单方面宣布将林维喜案的嫌疑人送回英国审判,导致澳门谈判破裂。
九月二十八日(11月3日),义律再次诉诸武力,挑起了穿鼻洋海战。随后,英国军队六次进攻官涌山,但均被广东守军成功击退。
为了有效抵御英国的侵略,林则徐制定了一系列战略措施。他主张以逸待劳、以守为战,强调坚固防御工事,静待敌人失误。在这一方针指导下,林则徐加强了沿海防御设施,购置西方火炮增强虎门炮台的力量,改造外国商船为战舰,补充水师力量。同时,他还搜集了大量外国船只和武器的技术资料,准备仿制先进的装备。
林则徐相信民心和民力的重要性,他从沿海渔民、蛋户、盐贩中招募水勇,并训练他们使用夜袭和火攻战术。他还允许沿海村庄组织民团自卫,以保护家园不受侵犯。在林则徐等人的领导下,广东地区逐渐形成了全面抵御英国侵略的局面。
七、远贬新疆
九龙炮战之后,道光帝因广东连获小胜而盲目自信,下令停止与英国的贸易。道光十九年(1839年)十月二十一日(11月26日),林则徐遵旨宣布自十一月初一日(12月6日)停止与英国的贸易。同年十二月初一日(1840年1月5日),林则徐被正式任命为两广总督,邓廷桢则调任两江总督。
然而,英国政府决心发动侵华战争,以报复中国禁烟措施。林则徐从情报和翻译的西方报纸中了解到,英国正准备派遣舰队前往中国沿海滋扰。林则徐先后五次奏请朝廷加强防备,并通知沿海各地督抚做好防御准备。道光二十年(1840年)五月底,英军抵达广东海域,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爆发。英军封锁珠江口,并进攻广州。林则徐严密布防,使英军未能得逞。英军受阻后,转而北上,六月初攻占了浙江的定海。
七月,道光帝改变了对英态度,命直隶总督琦善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