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以其深厚的政治理解和卓越的行政能力承担起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抵达南京后,曾国藩迅速展开了对马新贻遇刺案的调查工作。他不仅详细审讯了犯罪嫌疑人张汶祥,还广泛收集证据,试图还原案件真相。经过一系列严谨细致的调查,最终认定张汶祥因个人恩怨而行凶,并非有组织的政治阴谋。尽管这起案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但由于曾国藩处理得当,避免了更大范围的社会动荡。
进入同治十年(1871年),随着马新贻案告一段落,曾国藩开始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推动教育与科技发展上。8月19日,他联合李鸿章向朝廷提交了一份关于选派优秀子弟出国留学的奏折——《拟选子弟出洋学艺折》。这份文件提出了一个大胆而前瞻性的建议:通过派遣年轻学子前往西方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以期培养一批能够引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人才。为了确保计划顺利实施,曾国藩提议在美国设立“中国留学生事务所”,并推荐陈兰彬、容闳分别担任正副委员常驻美国负责管理留学生事务;同时,在上海设立幼童出洋肄业局,由刘翰清负责选拔及安排学生出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同年九月,曾国藩亲自视察了水陆各营防务情况,并对部队训练进行了指导。十一月,他到达上海,进一步落实留学项目的具体细节。到了同治十一年(1872年)2月27日,曾国藩再次领衔上奏,敦促朝廷尽快批准派遣留学生的提案。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这个旨在促进国家长远发展的教育改革措施终于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和支持。
然而,就在一切似乎都在朝着积极方向发展之时,曾国藩的身体状况却出现了严重恶化。从那以后,他时常感到脚部麻木,并伴有言语障碍的症状。这些健康问题给他的日常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不幸的是,在同年二月初四日(即1872年3月12日),曾国藩在南京西花圃散步时突然发病,随后在儿子曾纪泽的搀扶下回到书房,不久便溘然长逝,享年61岁。
曾国藩去世的消息传来,整个南京城沉浸在悲痛之中,无数百姓自发地走上街头表达哀悼之情。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以及教育先驱,人们纷纷绘制其肖像进行祭拜。朝廷方面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宣布全国停止办公三天以示哀悼,并追赠曾国藩为太傅,赐予“文正”谥号。此外,还在京师昭忠祠和贤良祠中供奉其灵位,并命令各省建立专门的祠堂以永久缅怀其功绩。
同年6月25日,曾国藩的灵柩被运送回故乡长沙。7月19日,安葬于长沙南门外金盆岭。两年后的同治十二年(1873年)12月13日,根据家属意愿,遗体被改葬至善化县(今长沙市望城区)湘西平塘伏龙山,与夫人欧阳氏合葬一处。直至今日,位于长沙市岳麓区坪塘街道伏龙山的曾国藩墓仍然是人们瞻仰这位晚清名臣的重要场所之一。
结语
综上所述,曾国藩作为晚清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无论是在军事斗争、政治变革还是文化建设方面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虽然在其职业生涯中也存在争议之处,但他所展现出的那种勇于担当、不断进取的精神品质,至今仍值得后人学习借鉴。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