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瓜洲渡过长江,接连攻克了镇江黄泥洲以及江宁知府刘存厚驻扎的高资大营。江苏巡抚吉尔杭阿率援军前来救援,但在四面楚歌的情况下最终败亡,吉尔杭阿本人也在战斗中牺牲。
随着局势逐渐向有利于太平天国的方向发展,秦日纲、陈玉成等又将注意力转向了位于南京外围的江南大营。五月上旬,他们集结重兵准备发起攻击。十五日,陈玉成、李秀成等人进入天京与杨秀清讨论具体作战部署。得到明确指示后,太平军迅速展开行动,于十八日成功摧毁了江南大营。尽管取得了重大胜利,但在这次战役中,陈玉成也不幸负伤。
然而好景不长,同年八月,“天京事变”突然爆发,这场内部冲突导致了包括秦日纲在内的多位高级领导人丧生。两个月后,石达开平息了动乱,而陈玉成则 因 未 卷入其中得以保全,并且开始独立领军。此后一段时间里,他主要活动于皖南地区。同年十二月,陈玉成与李秀成在枞阳举行了首次枞阳会议,旨在整顿部队并制定下一步战略计划。
接下来的一年即1857年,陈玉成继续活跃于鄂、皖、豫三省交界地带,频繁调动兵力进行游击作战。在此过程中,他表现出了极高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忠诚度,拒绝追随石达开出走。鉴于其卓越贡献,洪秀全对其极为赏识,不仅多次给予封赏,还将他提拔为全军又正掌率,并授予“成天豫”的爵位,令其与李秀成共同主持整个太平天国军队的指挥工作。
五、连战连捷
1858年初,清廷在天京(今南京)外围重新构建了坚固的防御体系,包括修建“万里长壕”和重建江南大营。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太平天国高层决定采取行动打破僵局。同年七月,陈玉成与其他几位重要将领如李秀成、黄文金等在枞阳举行了第二次枞阳会议,制定了收复皖北并解围天京的战略计划。洪秀全此时重建了五军主将制,并任命陈玉成为前军主将。
按照计划,陈玉成与左军主将李世贤联手攻下了庐州府,迫使清军安徽布政使李孟群撤退至六安州。与此同时,后军主将李秀成从全椒出发直指滁州乌衣镇,并最终与陈玉成会师。八月,两路大军联合,在东西葛、乌衣等地击败了清钦差大臣德兴阿及胜保所部骑兵,随后顺利攻克浦口,再次打破了江北大营,恢复了天京与江北之间的联系。
正当陈玉成在外围作战取得进展之时,清湖北布政使李续宾却率领部队进入安徽境内,迅速占领了太湖、潜山等多个战略要地,并包围了三河镇——一个对太平天国至关重要的粮草补给基地。得知此消息后,陈玉成立即从江苏调集军队回援,通过巢县、庐州等地快速推进至白石山、金牛镇一带,意图切断李续宾的后路。同时,他还指示吴如孝联合捻军阻断庐州至舒城的道路,防止清军增援。李秀成也加入到这场战斗中来。经过周密部署,太平军于十月初九日发起总攻,经过五天激战,成功消灭了李续宾全军约六千余人,其中包括四百多名文武官员,取得了着名的“三河大捷”。这次胜利极大地稳定了天京上游的安全局势。
继续阅读
随着战事的发展,陈玉成因其卓越战绩被洪秀全晋升为英王,享有极高的军事决策权。然而好景不长,到了1859年夏天,天京再度面临危机。陈玉成奉命率部从庐州返回支援,联合捻军龚得树部攻打扬州,迫使围攻六合的清军分兵救援,然后趁机猛攻清军营地,歼灭福建提督李若珠所部三千余人。紧接着,他与李秀成协同作战,在浦口地区大败清军,击毙署湖北提督周天培。但与此同时,曾国藩秘密调动多隆阿、鲍超等四路大军向安徽发起攻势,企图夺取庐州和安庆。对此,陈玉成迅速作出反应,集结包括捻军在内的十余万兵力迎战,最终成功击退了多隆阿的进攻,并将目标转向湘军主力鲍超部所在的太湖小池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