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忠贞殉国
1864年正月,太平天国的天保城失陷,天京被湘军彻底包围。此时,李秀成负责全城的防守工作。四月十九日,洪秀全病逝,为了稳定军心,李秀成在五日后扶立洪秀全长子洪天贵福(即幼天王)继位。然而,此时天京城内的军队只剩下了一万多名,其中能够作战的士兵仅有三四千人,而且粮草已经断绝。湘军对天京的围攻日益紧迫,他们从东门到北门沿城墙挖掘地道以图攻城。尽管如此,李秀成还是指挥守城部队连续破坏了几十处地道。
到了五月,地保城也落入敌手,湘军利用猛烈的炮火掩护,逼近太平门,并继续挖掘地道进行攻击。六月间,湘军终于通过炸塌城墙的方式冲入城内。面对突如其来的进攻,太平军一万多人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一部分战士战死沙场,其余则试图在混乱中突围。李秀成见势不妙,立即奔回朝门,将自己的战马让给了幼天王洪天贵福骑乘,并率领残部保护其逃往清凉山暂避。经过一番周折,洪天贵福得以逃脱追捕。而李秀成本人则换乘了一匹体力不佳的马,在初更时分假扮成清兵,试图从太平门缺口冲出。不幸的是,由于坐骑无法快速行进,他很快便与大队人马走散,流落到了方山一带。当地百姓曾试图帮助他脱险,但最终还是被八村村董陶大来发现并捉获,随后被交给了湘军将领萧孚泗。
李秀成被捕后,被送往曾国荃的军营。曾国荃因为自己的兄弟曾国华曾在三河镇战役中丧生于李秀成之手,因此对其怀有深仇大恨。他在审讯过程中摆列了刀、锥等刑具,意图将李秀成残忍地处决。据记载,曾国荃不仅命令手下用锥子刺伤李秀成的手臂和大腿,甚至亲自上阵施以酷刑,导致后者血流如注。即便如此,李秀成依然表现得异常坚强,他对曾国荃痛斥道:“曾九!各扶其主,你生什么气?且兴灭无常,今天偶然得逞,就发疯了吗?”这种坚毅的态度赢得了旁观者的敬佩。
在狱中,李秀成以惊人的毅力每天写下7000多字的自述,详细记录了自己的一生经历以及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看法。这份《李秀成自述》长达数万字,但由于种种原因,原稿卷末第74页以后的内容部分被撕去,未能完整保存下来。据说,李鸿章在读完这部自述后也为之动容,称赞李秀成是“英雄人物”。然而,根据历史学家罗尔纲的研究,曾国藩可能出于邀功的目的而夸大或扭曲了一些史实,并担心清廷会对李秀成进行审讯,从而揭露不利于己方的信息,因此未经请示便擅自决定将其杀害。此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李秀成曾经试图效仿三国时期的姜维诈降,并劝说曾国藩称帝反清,但这只是后来流传的一种猜测,并没有确凿证据支持。
1864年8月7日,也就是太平天国甲子十四年六月二十五日,曾国藩派候补知府李鸿裔告知仍在撰写“天朝十误”等内容的李秀成,当天他将被处决。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李秀成表现得非常从容,他对李鸿裔表示:“中堂厚德,铭刻不忘;今世已误,来生愿图报。”傍晚时分,李秀成步赴刑场,谈笑自若,并诵读了十句绝命词,以此表达自己对太平天国事业的忠诚。随后,他英勇就义,享年四十二岁。
李秀成死后,曾国藩下令将其尸体装入棺木安葬,同时遵照清廷旨意,将他的头颅装在小木笼里,派人沿途展示给江南地区的民众观看,以此作为警示。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