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湖南巡抚骆秉章紧急召唤刘长佑、萧启江及田兴恕等将领回防;与此同时,湖广总督官文和湖北巡抚胡林翼也命令李续宜率部前往救援,并授予他统一指挥各路援军的权力。李续宜迅速响应号召,带领部队渡过资江抵达宝庆城外,与城内守军形成内外夹击之势。通过几次激烈的战斗,他们成功地解除了宝庆之围,迫使石达开撤离湖南,转而向广西方向移动。由于在这次危机处理中的出色表现,李续宜被加授布政使衔。
就在同一年,曾国藩提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战略计划:分四路进军安徽,旨在彻底消灭太平天国政权。根据该计划,第一路由曾国藩亲自率领,目标是安庆;第二路由多隆阿和鲍超指挥,负责攻打桐城;第三路由胡林翼领导,针对舒城;而第四路则由李续宜担任主将,任务是从商城和固始出发,直指庐州。遗憾的是,这项宏大的作战方案最终未能付诸实施。
三、擢任疆臣
继续阅读
咸丰十年(1860年),李续宜率领部队进入安徽,正值曾国藩重新调整战略部署的关键时刻。根据新的计划,曾国荃被指派为主攻安庆的主力,而多隆阿则负责攻打桐城。李续宜的任务是在安庆与桐城之间驻扎,作为“游击应援”之师,以灵活支援前线两路大军。此时,李续宜还被正式任命为安徽按察使,进一步提升了他在地方上的影响力。
不久之后,太平天国将领陈玉成试图从舒城出发救援安庆,但在行军途中遭遇了李续宜和多隆阿的联合夹击。双方在桐城西南的挂车河一带展开了激战,最终陈玉成部被迫撤退至庐江。在这次战役中,李续宜展现了出色的指挥能力,不仅成功阻止了敌人的增援行动,还接连攻克了棠梨山、尊上庵、香铺街、望鹤墩等处的太平军营垒,并追击敌人长达二十余里。这一系列胜利使得李续宜获得了朝廷赐予的二品顶戴,象征着对其卓越贡献的高度认可。
到了咸丰十一年(1861年),清廷决定提升李续宜的地位,任命他为安徽巡抚。然而,就在这个时候,陈玉成再次发起了对武昌的进攻,迅速占领了黄州、德安等地。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李续宜认为湖北的安全对于整个湘军体系至关重要,因此毅然决定率部回援,暂时搁置了就任安徽巡抚的事宜。在他的领导下,湘军与彭玉麟指挥的水师紧密配合,在孝感等地发起夜袭,通过火攻夺回了失地;随后又采用地道战术攻克了德安府城,并相继收复了武昌、通城、咸宁、蒲圻等多个县份,有效遏制了太平军向北推进的步伐。
同年,长期支持并提拔李续宜的胡林翼因病重去世。在临终前,胡林翼特别推荐李续宜接替自己担任湖北巡抚一职。基于胡林翼的信任以及李续宜此前所取得的一系列辉煌战绩,朝廷很快便批准了这一提议,并正式授予其巡抚职位。在此期间,由于湘军成功收复安庆,李续宜还得到了赏穿黄马褂的殊荣。此后,他继续活跃于皖鄂两省交界地带,尤其是在黄州地区督办军务,连续击败了盘踞在光化、谷城、均州、枣阳、襄阳等地的捻军势力,进一步巩固了清朝政府在该区域的统治基础。
同治元年(1862年),随着局势的发展变化,李续宜再次被调往安徽任职巡抚。抵达后不久,他就迅速采取行动,派遣成大吉和萧庆衍两支部队前往颍州解围,成功击溃了由张洛行领导的捻军武装。紧接着,他又命令蒋凝学带领另一支队伍收复霍丘,显示出了强有力的执行力和高效的组织调度能力。与此同时,鉴于当时安徽及周边省份面临的复杂局面——既有捻军四处作乱,又有如苗沛霖这样的地方团练首领反复无常,清廷决定委任胜保为钦差大臣,专门负责统筹协调安徽、河南两地的剿匪工作,并指定李续宜和河南巡抚郑元善协助处理相关事宜。
然而,胜保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表现得颇为消极,甚至有意纵容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