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织田信长:战国风云中的变革者(6 / 10)

并将其从京都放逐,标志着室町幕府的终结。

同年7月28日,织田信长请求朝廷更改年号,从“元龟”改为“天正”,象征着新时代的开始。进入天正元年(1573年)8月,织田信长首先命令细川藤孝讨伐守在淀城的三好三人众之一的岩成友通。岩成友通被击败后,织田信长率领三万兵力前往越前,在刀根坂之战中击败了朝仓军。接着,织田信长转向攻击位于小谷城的浅井久政和浅井长政父子。在织田军的猛烈攻势下,小谷城陷落,浅井久政和浅井长政父子剖腹自杀,浅井长政的儿子万福丸也被处死,浅井氏随之灭亡。织田信长还将嫁给浅井长政的妹妹阿市带回。

同年9月24日,织田信长以尾张、美浓、伊势的军队为核心,率领三万兵力向伊势长岛进发。在泷川一益等将领的带领下,织田军在约半个月的时间里逐一攻陷了长岛周边的敌城。然而,由于长岛的一向一揆强烈抵抗,厌恶长期战的织田信长在10月25日开始撤退。在撤退过程中,织田军遭到一揆军的追击,导致了激烈的战斗,林新次郎通政战死。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同年11月,河内国的三好义继在足利义昭的号召下开始叛乱。织田信长迅速反应,以佐久间信盛为总大将,派遣军队前往河内。由于惧怕织田信长的实力,三好义继的三家老背叛了他,三好义继于11月16日自杀,三好氏随之灭亡。

同年12月26日,大和的松永久秀也无计可施,献出多闻山城并投降织田信长。至此,武田信玄病逝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曾经加入“信长包围网”的各大名,大部分已经被织田信长击败。

十、一向一揆

天正二年(1574年)1月,织田信长在攻下朝仓氏之后,虽然将越前纳入了自己的领土,但当地的地头武士与本愿寺门徒却掀起了叛乱。富田长繁在越前一乘谷杀害了守护代前波吉继(桂田长俊),这一事件引发了更大范围的动荡。与此同时,呼应越前的叛乱,甲斐的武田胜赖也开始出兵攻打东美浓。

织田信长决定与儿子织田信忠一起迎击武田军,但在织田信长的援军到达之前,东美浓的明智城已被武田军攻陷。为了避免与武田军直接冲突,织田信长选择撤退到岐阜。

同年3月,织田信长上洛并接受了从三位、参议的官位。他请求正亲町天皇允许收割兰奢待(一种高级香料),这一举动被认为是织田信长为了让各国知道他与正亲町天皇之间的密切关系而采取的行动。天皇下达了勅令允许这一请求,从而使各国大名意识到织田信长的实力已经得到了朝廷的认可。这一事件不仅增强了织田信长的政治地位,还吸引了来自奥州等地的大名派代表前来表示友好。

7月,织田信长率领三万大军,从水陆两路完全包围了伊势长岛,切断了一向一揆军的兵粮补给线。尽管在一开始的一揆军巧妙战术下,织田信长的同父异母弟弟织田信广被杀,但到了8月,一揆军因兵粮不足开始陷入困境。织田军的猛烈攻势导致大鸟居城被攻陷,一揆军中有超过一千人战死,战况向着有利于织田军的方向发展。

到了9月29日,由于兵粮极度匮乏,长岛城的门徒向织田信长投降,并请求允许他们搭乘船只从大阪方向撤退。织田信长最初接受了这一请求,但考虑到织田信广等亲近兄弟被杀害,加上一揆军的撤退速度缓慢,织田信长最终下令向正在登船的门徒发射铁炮。这一行动激怒了一揆军的部分成员,他们反过来袭击织田军,导致织田信长的弟弟织田秀成等人战死。

接下来,织田信长继续对困守中江城、屋长岛城的长岛门徒进行包围,并最终攻破这些城堡。经过这场战斗,织田信长成功平定了长岛门徒的叛乱,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伊势地区的统治地位。

十一、讨灭武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