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足利尊氏:历史漩涡中的变革者与争议领袖(2 / 7)

幕府。幕府得报,决定派遣大军,任命北条一门的名越高家、足利尊氏为大将使之上洛。

三、反戈倒幕

足利尊氏遵从镰仓幕府的要求,写下没有异心的起请文,以其妻赤桥登子、四岁的嫡子千寿王(足利义诠)为人质。三月二十七日,尽管心中对北条氏的专横跋扈充满不满,足利尊氏还是带领一族及被官以下三千余骑离开了镰仓。这次出征表面上是为了镇压后醍醐天皇的反叛,但实际上,足利尊氏已经在心中萌生了背叛幕府的念头。

在途中的三河国,足利尊氏向同族的吉良贞义咨询举兵之事。吉良贞义认为,此时讨幕已经算很晚,但仍劝说足利尊氏背叛幕府。这一建议坚定了尊氏的决心。随后,在近江国的镜之驿,细川和氏和上杉重能向足利尊氏宣读了后醍醐天皇下达的纶旨,催促他举兵。这一纶旨无疑为尊氏的反叛提供了合法性和道德支持。

四月十六日,足利尊氏进京后,为了作好举兵的周全准备,开始等待时机。《太平记》记载,足利尊氏到达京都的次日,便派遣使者到伯耆向后醍醐天皇表明归顺,要求天皇下赐讨伐朝敌的纶旨。二十二日,他秘密向上野国的同族岩松经家送出追讨北条氏的内书,催促举兵。这一系列行动表明,足利尊氏已经做好了全面反叛的准备。

四月二十七日,根据六波罗探题的军议,足利尊氏出京向山阴道的伯耆进发。当天,山阳道的大将名越高家与赤松则村交战,不幸败死。这一消息极大地鼓舞了足利尊氏的士气,使他更加坚定了反叛的决心。于是,足利尊氏终于下定决心,进入丹波国筱村着阵。同日,他向陆奥的结城宗弘、信浓的小笠原贞宗、石见的益田、岛津周防五郎三郎、野介高太郎等各地武士发出军势催促状,通过敕命呼吁合作,要求他们成为协助后醍醐天皇的伙伴。二十九日,他又向大友贞宗、阿苏惟时、岛津贞久等九州豪族发出密书,要求合作。

关于足利尊氏的举兵日期,传统说法是四月二十九日。当天,足利尊氏在筱村八幡宫的社前旗扬,在同社献上愿文进行祈祷。这一说法的依据是筱村八幡宫存在足利尊氏的元弘三年(1333年)四月二十九日付愿文。然而,现代学者今枝爱真对愿文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确定这是一份后世的伪作。

四、进取京都

足利尊氏举兵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于五月七日大举攻进京都。在此之前,六波罗军虽然一度抵挡住了赤松军的攻势,但在足利尊氏的强大军力面前,最终失守,六波罗府彻底失陷。足利尊氏迅速在六波罗府设立奉行所,维持京都的治安,确保城市的稳定。这一行动不仅展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也表明了他作为新势力的领导地位。各国的武士纷纷加入足利尊氏的麾下,足利尊氏逐渐取代了六波罗探题,成为新的政治中心。

与此同时,关东地区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上野的新田义贞在五月八日举兵,二十一天后,即五月二十一日,攻进了镰仓。翌日,经过激战,镰仓终于失陷,北条高时以下的幕府高层纷纷自杀,镰仓幕府宣告灭亡。此前,足利尊氏的嫡子千寿王(足利义诠)已经逃出镰仓,于五月九日在武藏国与新田义贞汇合,参与了进攻镰仓的战斗。《太平记》记载,由于千寿王的加入,讨幕军的人数逐渐增加,士气大振。《梅松论》则指出,镰仓陷落后,从属新田义贞的武士并不比千寿王旗下的多。事实上,根据常陆的武士大冢员成的申状,大冢员成在镰仓战役中,“承及若御料(千寿王)御座之由,御方驰参”,在新田义贞旗下作战,此后在六月一日对千寿王的居所二阶堂的后山的阵屋勤仕。这些记录表明,足利氏的动向对武士们的去留产生了重大影响。

应永三十三年(1426年)七月的岩松满长代官申状记载,北条氏追伐之事是由足利尊氏下赐御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