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彼得大帝:俄罗斯近代化的奠基者(4 / 6)

扎和涅伊什洛特堡等重要城市和地区,控制了芬兰南部和波的尼亚湾的关键据点,为进攻瑞典本土奠定了基础。瑞典军队被迫撤出芬兰,失去了重要的防御阵地。

1712年,彼得一世下令将首都从莫斯科迁至新建的圣彼得堡,将宫廷、元老院、政府机关和外国使节全部迁至新首都。他还命令385户贵族作为首批移民定居圣彼得堡,以加快这座城市的建设和繁荣。这一举措不仅强化了彼得一世对国家的控制,也推动了圣彼得堡的快速发展。

1714年8月,彼得一世亲率俄国舰队在汉科角海战中击败了瑞典艾伦希尔德舰队,取得了俄国海军成立以来的首次重大胜利。彼得一世因此晋升为海军中将,这标志着俄国海军实力的显着提升。同年,彼得一世还派遣布霍列茨中校率领远征军侵略中国西北的准噶尔地区,试图扩大俄国在亚洲的影响力。

1715年,彼得一世与皇太子阿列克谢·彼得罗维奇的关系进一步恶化。阿列克谢周围聚集了一批反对改革的人士,父子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彼得一世给阿列克谢写了封信,要求他要么改弦更张,真正成为合格的继承人,要么去当僧侣。阿列克谢选择了后者,表示愿意削发为僧。然而,这只是他的一种策略,实际上他计划逃离俄国。

1716年,彼得一世再次访问西欧,寻求更多的技术和政治支持。11月,阿列克谢趁机化名逃往奥地利,希望得到奥地利皇帝查理六世的庇护。俄国政府迅速查明了阿列克谢的下落,并采取行动。

1717年5月,彼得一世率代表团赴巴黎与法国政府举行会谈。7月1日,彼得一世派遣托尔斯泰和鲁勉采夫前往维也纳,与奥地利皇帝交涉阿列克谢事件。8月,俄、法、普三国签订《阿姆斯特丹条约》,规定法国不再向瑞典提供军事和其他物资援助,使瑞典失去了重要的盟友。同年,彼得一世还派遣远征军侵略希瓦汗国,但未能成功。

1718年1月,阿列克谢在托尔斯泰的陪同下回到了莫斯科。随后,彼得一世命令组建了一个127人的最高特别法庭,对阿列克谢的出逃事件进行审讯。5月,俄瑞双方在阿兰群岛开始和谈,拟定了和约草案。6月24日,阿列克谢被判处死刑,两天后在牢房中死去。11月30日,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在挪威的腓特烈汉姆包围战中被杀,由他的妹妹乌尔莉卡·埃莉诺拉继位。新女王在英国的支持下拒绝和谈,俄瑞谈判一度中断。

1719年8月和1720年2月,英国和瑞典签订条约,承诺对瑞典进行经济和军事援助,帮助瑞典夺回被俄国占领的领土。然而,出于商业利益考虑,英国并未采取实际行动帮助瑞典。俄国看穿了英国的虚张声势,继续在波罗的海扩张势力。1720年7月,5000名俄军在驻有英国分舰队的格林汗登陆,摧毁了瑞典沿岸设施。7月27日,俄国舰队在克琅加姆岛取得重大胜利,缴获了4艘三桅巡洋舰、104门大炮和407名官兵。同时,俄国展开外交攻势,邀请瑞典王位的有力竞争者霍尔施坦公爵访问彼得堡,并许诺将彼得一世的妹妹嫁给他,以影响瑞典的对俄政策。

1721年4月至8月,俄瑞双方在芬兰尼斯塔德城举行和谈。谈判初期,俄国通过军事压力迫使瑞典接受其领土要求。8月30日(一说9月10日),俄瑞双方在芬兰签订《尼斯塔德和约》。根据和约,俄国从瑞典手中夺得了芬兰湾、里加湾沿岸的土地,获得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10月22日,俄国参政院为表彰彼得一世在外扩张中的“赫赫战功”,尊奉他为皇帝,授予他“全俄罗斯大帝”和“祖国之父”的称号。

继续阅读

五、向东扩张

1722年,彼得一世在经历了皇太子阿列克谢的叛国事件后,于2月25日颁布了新的王位继承法。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