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与安佑、李芳实等九位元帅集结了二十万大军,誓死保卫家园。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他们终于成功收复了开京,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为了表彰崔莹在这场战役中的卓越贡献,他被列为一等功臣,其画像被挂在三韩功臣壁上,受到了极高的荣誉和奖励,包括赐予土地、奴婢以及对其父母的褒奖。同时,崔莹也被晋升为典理判书(相当于吏部尚书)。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四月,崔莹再次被委以重任,调任杨广道镇边使,负责镇守这一重要战略位置。此后,他又陆续担任了都巡问使、密直使等要职,始终坚守在维护国家安全的第一线。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闰三月,当恭愍王从福州返回开京途中,遭遇近臣金镛派人的刺杀阴谋时,崔莹闻讯后立刻与禹磾、安遇庆、金长寿等人迅速赶往现场,成功解救了恭愍王,并将所有刺客尽数诛杀。因为这次英勇的行为,崔莹再次获得了最高级别的嘉奖,被授予“尽忠奋义佐命功臣”的称号,晋升为判密直司(相当于枢密院)事,随后又转任佥议府(相当于中书门下省)评理、赞成事等职位,成为了高丽朝堂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继续阅读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正月,高丽内部出现叛乱,曾经投降元朝的高丽人崔濡率领一万名元军士兵,护送德兴君进攻高丽,意在推翻对元朝态度不恭的恭愍王。元军攻势凌厉,迅速占领了宣州(今朝鲜平安北道宣川郡),对高丽构成了严重威胁。面对严峻形势,恭愍王任命崔莹为都巡慰使,前往安州(今朝鲜平安北道安州市)迎击元军。崔莹深知此战的重要性,沿途严明军纪,对于逃兵一律处斩,极大地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在他的精心部署下,高丽军队在獭川(今朝鲜平安北道定州市)与元军展开激战,最终大获全胜,崔濡被迫撤退。不久之后,元东宁路万户朴伯也大又率军侵犯延州(今朝鲜平安北道云山郡),同样被崔莹指挥下的高丽军队击败。
三、朝廷倾轧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二月,倭寇频繁骚扰乔桐岛、江华岛一带,给高丽沿海地区带来了严重的安全威胁。为了应对这一危机,崔莹被任命为东西江指挥使,出镇东江,负责指挥当地的防御工作。然而,此时的高丽朝廷内部却充满了权力斗争。僧侣辛旽(遍照)掌握了实权,他与崔莹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据记载,崔莹曾公开指责密直金兰将女儿送给辛旽,这引起了辛旽的强烈不满。辛旽利用手中的权力,不断向恭愍王进谗言,诋毁崔莹的声誉。最终,恭愍王听信了辛旽的谗言,责备崔莹在抵御倭寇方面不力,且经常外出打猎,忽视了军事职责,将他贬为鸡林(今韩国庆尚北道庆州市)尹。
同年七月,辛旽进一步诬陷崔莹“交结内宦,离间上下”,并以此罪名将崔莹逮捕入狱。在严酷的审讯过程中,崔莹被迫承认了这些莫须有的罪行。负责审讯的辛旽党羽李得林甚至打算判处崔莹死刑,但这一决定遭到了当时镇守合浦(今韩国庆尚南道昌原市)、正在抵御倭寇的郑思道的强烈反对。郑思道认为处死崔莹将对高丽的军事力量造成重大损失,最终,崔莹虽然保住了性命,但被剥夺了三品以上的官爵,土地和奴婢也被没收,流放到盈德郡(今韩国庆尚北道盈德郡)。
然而,辛旽的权势并没有持续太久。洪武四年(1371年),辛旽倒台,失去了在朝廷中的影响力。崔莹的命运也因此出现了转机。恭愍王重新认识到崔莹的价值,召他回朝,任命为门下府赞成事,恢复了他的官职和地位。洪武六年(1373年)十月,崔莹被委以六道都巡察使的重任,负责登记军户、打造战舰,并拥有升降武将的人事权。然而,由于缺乏对地方官员实际能力的深入了解,崔莹在人事安排上出现了一些失误,引发了广泛的批评。此外,他还要求七十岁以上的老人献米以补充军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