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高丽恭愍王王颛:高丽王朝最后一位有为之君(4 / 5)

邀请,假装拒绝,最后恭愍王同他约定:“师救我,我救师,死生以之,无惑人言,佛天证明。”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五月,恭愍王正式拜遍照(即辛旽)为师,不久后就采纳辛旽建议,贬谪武人势力的代表崔莹为鸡林尹,到九月已将25名功臣流放、罢官、褫爵。恭愍王命柳濯、李仁任掌管都堂政务,金兰、任君辅、睦仁吉掌管宫中事务,实际上代表宫中势力的“内宰”逐渐凌驾于都堂(都评议使司)之上,显示出此时王权的伸张。同年十二月,遍照还俗,取名辛旽,被恭愍王封为守正履顺论道燮理保世功臣、壁上三韩三重大匡、领都佥议使司事、判重房监察司事、鹫城府院君、提调僧录司事兼判书云观事,统摄僧俗,位极人臣,正式走上政治前台。

辛旽掌权六年之久。这期间他可谓一手遮天,包揽高丽内外大权;同时大举起用同党,排斥异己,被他所杀者的家属都不敢控诉。恭愍王赋予了辛旽同自己一样的权力和仪仗,时人称为“国有两君”,就连元朝都知道辛旽“权王”的名声。辛旽掌权后,重新恢复了恭愍王初年的田民辨正事业,自任田民推整都监的判事,令出必行,权门势族迫于威势,纷纷归还非法侵占的田地和奴婢,百姓欢呼雀跃,尤其是那些被解放的奴婢,更是高呼“圣人出矣!”此外,他执政时期还整饬官制、兴建学校、完善科举,其改革可谓有声有色。

然而,辛旽专权引起了众多大臣的不满。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四月,左司议大夫郑枢和右正言李存吾冒死上疏,弹劾辛旽跋扈。恭愍王读到一半就勃然大怒,焚其上疏,将这两名谏官下狱审问,后在李穑的劝阻下免去一死,贬谪外地。随着恭愍王支持下的辛旽改革的深化,得罪的权贵越来越多。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吴仁泽、庆千兴、睦仁吉、安遇庆、金元命、韩晖等功臣密谋除掉辛旽,有人向辛旽告发此事,辛旽去恭愍王面前哭诉,恭愍王下令将所有参与者流放。翌年十月,前密直副使金精等人图谋杀死辛旽,事泄后恭愍王将他们全部流放,辛旽则派人将流放者缢杀。

至正二十九年(1369年)五月,明德太后洪氏劝恭愍王不要再用辛旽,恭愍王不听。此时,恭愍王和辛旽开始起用科举及第、熟悉儒学的新进士人,如林朴、郑梦周、郑道传、尹绍宗、李崇仁等,这些新进士人多数成为了埋葬高丽王朝的主要力量。

五、遇弑身亡

至正二十九年(1369年)以后,高丽的国内外局势再次发生变化。当时,明朝大军已经攻入元大都,元顺帝仓皇北逃。至正二十九年(1369年)五月,明朝遣使来高丽,恭愍王即表归附,再次停用至正年号。随后,恭愍王开始策划用兵鸭绿江以北,两次征伐东宁府。在国内,他与辛旽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变化。自从鲁国公主死后,恭愍王就停止上朝听政,将国政交给辛旽,但随着辛旽权势愈发膨胀,恭愍王也不再对他言听计从了。至正二十九年(1369年),辛旽请求恭愍王封自己为“五道都事审官”,被恭愍王拒绝。庚戌年(1370年)七月,全罗道体覆使崔苏龙还京时先拜谒辛旽,再拜谒恭愍王,恭愍王命人杖责他。同年冬,恭愍王采纳正言李詹的建议,命六部台省官亲奏事,并让史官近侍,前往报平厅听政视事。这些变化让辛旽感到不安,他开始密谋推翻恭愍王。

洪武四年(1371年)三月,恭愍王拜谒宪、景二陵时,辛旽埋伏的刺客未能及时行刺,被辛旽骂为“怯懦无用者”。此后,辛旽及其同党日夜策划举事。到同年七月,辛旽门下一个官员李韧得知逆谋后,匿名投书宰相金续命,金续命将此事上报恭愍王。恭愍王下令逮捕辛旽同党奇显、崔思远等人,他们都供认了罪状。辛旽则被骗至正陵(鲁国公主陵)软禁两天,随后流放水原。恭愍王接受都评议司的建议,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