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现代的冷兵器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里,经常出现这样的桥段:一大群士兵扛着长长的梯子,一边“哇呀呀”地吼叫,一边乌泱泱地扑向城池。
一架接一架的长梯被搭上城头,一群又一群的士兵如蚁群般顺着梯子涌上城头,只为争夺能够一口气改变人生命运的“先登”之功。
虽然在冷兵器时代,长梯确实是有被大规模地使用在攻城战中,但是……最主流、最好用的攻城器械,还得是井阑车、投石机、重型弩炮等大家伙儿。
长梯之流……除了制作成本低、方便运输之外,没有别的好处,并不是攻城时的最好选择。
一架长梯一次只能输送一名士兵,效率奇低。
只要守城方能有充足的兵员、丰富的物资、昂扬的士气,这些顺着长梯爬上来的士兵完全就是在送人头。
来一个送一个,来两个送一双。
因此,要想守住城池,最好用同时又最简单的防御工事,就是挖壕沟。
一条既宽又深的壕沟,就能有效地阻止井阑车、投石车等大型器械的靠近。
没了这些玩意儿的辅助,除非使用什么奇策,比如“特洛伊木马”、“截断水源”什么的,否则攻城方必须得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才能拿下一座城池。
于是乎,为了能让大型器械发挥作用,攻城方必须得耗费大量的时间去慢慢地填平壕沟。
在此期间,守城方可以悠哉游哉地射箭、扔石,用远程兵器来一点点地打击敌军,减少其数量,消磨其斗志。
综上所述,当敌军来攻的时候,守城方最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砍伐附近的树木。
冷兵器时代的路况很糟糕,运输能力更是非常有限。
平坦的道路、快捷的火车与卡车……这些东西全都没有。
井阑车等大型器械,出于太过笨重的缘故,基本不可能从远方送过来,必须得在原地制造。
砍掉城池周边的树木,就能极大地减缓敌军制作攻城器械的速度。
接着,便是拼命地挖壕沟,能挖多少就挖多少。
若是还有多余的人力和时间,就尽可能地多铺栅栏。
冷兵器时代的栅栏就类似于近现代的铁丝网,看似不起眼,却能让进攻方非常难受——破坏它并不困难,可是却要付出大量的时间成本,在此期间,又有大量同伴被迎面飞来的远程兵器放倒。
这也就是为什么古时候的东西方的军事家们,都不推崇攻城战。
原因无它——硬打城池的代价实在太大了。
直到火炮诞生并被大规模列装之后,那些城池才变得脆弱起来。
当然,城池也随着火炮的出现而不断进化,慢慢出现棱堡等可怕的城防体系,便是后话了。
近现代的冷兵器战争题材的影视题材里的“攻城方只有长梯”、“城池周边一片坦途,没有一条壕沟”等画面,完全是编剧为了加快故事节奏而瞎编出来的情节。
至于野战就更不用说了。
既宽且深的壕沟和层层叠叠的栅栏,可以有力地阻滞骑兵的冲锋、步兵的推进。
若是能将栅栏和壕沟使用搭配得当,便可将偌大的战场分割成无数个小块,极大地削弱敌军的兵力优势,拖缓敌军的攻击速度。
总而言之,在青登目前所面临的这种“时间紧迫”的情况下,采用“只营建栅栏和壕沟”的策略,无疑是最正确的。
好在这附近到处都是长势很好的树木,根本不缺材料!
……
……
是夜——
天光遵从季节的自然规律,时间刚过18点就早早黑下来。
太阳落山后骤然而至的寒夜,既冰冷又凛冽,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