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文化传承的困境(3 / 3)

们的谈话,“方老先生来了,说是……”小沙弥凑到慧禅师耳边,低声说了几句。

慧禅师听完,脸色微微一变,“阿弥陀佛,看来,明日的研讨会,会更加热闹了……”

第二日,龙若身着一袭青衣,微服前往静心寺。寺内,学者云集,气氛热烈。方大儒主持研讨会,他首先邀请龙若上台,将这位年轻的皇帝介绍给大家。龙若简短地表达了对文化复兴的重视,以及对各位学者寄予的厚望。

研讨会正式开始,首先发言的是周诗人,他声情并茂地吟诵了一首诗,表达了对盛世的期盼,以及对文化传承的忧虑。然而,他的发言却引来了质疑,一位年轻学者站起来反驳道:“诗歌虽好,却曲高和寡,于民间百姓而言,不过是阳春白雪,如何能担负起文化传承的重任?”周诗人被问得哑口无言,只能无奈地摇头。

随后,杨琴师弹奏了一曲古琴,琴声悠扬,令人沉醉。然而,同样的问题再次出现,一位商人提出了质疑:“琴棋书画,不过是富贵人家的消遣,于普通百姓而言,解决温饱才是首要问题,谁还有心思去欣赏这些?”杨琴师面露难色,不知该如何作答。

林画师展示了他的最新作品,一幅描绘田园风光的山水画,栩栩如生,引来阵阵赞叹。然而,一位老农却提出了质疑:“这画是不错,可对我们这些种地的有什么用?还不如画些耕种技巧,或者治虫方法来得实在!”林画师顿时语塞,不知如何反驳。

面对学者们提出的种种问题,龙若陷入了沉思。她意识到,文化复兴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更不能脱离现实,闭门造车。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百姓生活相结合,如何让文化真正走进千家万户,成为摆在她面前的一道难题。

研讨会结束后,龙若将方大儒、慧禅师等人留了下来,继续探讨文化复兴的具体措施。“朕今日听了各位的讨论,受益匪浅。看来,文化复兴之路,任重而道远啊!”龙若感慨道。

“陛下,老朽认为,文化传承的关键在于教育,”方大儒拱手说道,“只有让孩子们从小就接受文化的熏陶,才能将文化的种子播撒到每一个角落。”

“方老先生言之有理,”慧禅师点头附和道,“我等宗教界人士,也愿意尽一份绵薄之力,在寺庙、道观等地开办义学,教授百姓识文断字。”

龙若听完,微微点头,心中却在思考着其他的可能性。突然,她脑海中灵光一闪,像是想到了什么,“各位,朕倒是有个想法……”

引凤归,公主在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