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发财(3 / 4)

浪花。

大头,还是要靠抄家没收。

再说摊丁入亩,这个政策也只能抑制土地兼并,并不能解决。

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找到了空子,该兼并土地,还是会兼并的。

顶多就是成本比以前高了。

这对于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来说,并不是不能接受。

毕竟没有人不想让自家的地越来越多。

要知道,大多数人有了钱之后,第一想法就是多买几亩地。

这是流淌在血脉中的。

哪怕是在后世,也有人有这样的想法,只是这个“买”字变成了“承包”。

几百万白银砸进灾区买地,这很难不引起注意。

尤其是那些没有买到地的士绅地主们。

他们有的本就是官员亲族,有的攀附了大官。

这个情况被他们告诉自己背后的官员之后,很快就在官场之中引起了不小的动静。

因为一些官员相互交流过后,发现遇到的情况都是大差不差。

同样是有人拿着大把的银子在不同的灾区买地。

而且这些人来历很是神秘,一时半会儿竟然查不出来。

不过,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况且小皇帝出动了那么多人手,百官迟早是会发现真相的。

正统十年末,官员们终于发现,在灾区收购土地的人竟然是当今皇帝。

他们经过统计,发现皇庄的规模已经超乎想象了。

户部尚书更是调阅查看了往年的农税收入。

别看总体上是呈上升趋势,但那引入了新的作物,粮食总产量上升了。

如果抛去新作物以及粮食增产的因素,农税的收入就是逐年递减的。

尽管这个趋势还很缓慢,但也足够让人警惕起来了。

手握相当一两省的面积的可耕种土地,这每年的收益可是相当巨大。

尤其是今年又查抄了那么多官员的家产,没收了那么多的土地。

来年皇庄的收益就更多了。

这么多的钱户部连个影子都没有看见,去哪儿了还用说吗?

怪不得皇帝那么有钱呢,原来在这儿啊!

不少官员都已经有了危机感,其中以户部最甚。

若是让小皇帝继续这样下去,那么这全天下的土地都要变成皇庄了,户部跟谁收税去?

尤其是作为一个农业国,大明每年的财政收入,农税是占大头的。

没了农税,国家财政必然要出问题。

什么?没钱可以跟皇帝借?

杨轩在的时候是定下了这么一条规矩,公是公,私是私,公私分明。

国库为公,内帑是皇帝私人的,负责宫中这几万人的吃喝拉撒。

但跟皇帝借钱,是要打借条的,完事儿了还要还。

对于不少官员来说,这简直就是在割他们的肉啊!

虽然,这钱也不是他们的。

在不少官员看来,皇帝的钱就是国家的钱。

毕竟,这个国家是你皇帝陛下的,我们做臣子的只不过是个打工的。

国家需要钱花,你这个皇帝不掏钱谁掏钱?

什么,让我们臣子自己想办法?

你皇帝的内帑中那么多的钱,就不能拿点出来吗?

所以,为了避免以后农税越来越少的情况发生,各部大臣商议过后,决定向小皇帝进谏。

停止购买土地,或者,把皇庄的收益大部分分给国库。

当然,现在快过年了,有什么想法年后再说。

现在,过年才是头等大事。

对于各部大臣聚在一起商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