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大争之势,我见犹史,夕在朝暮,岁在寒秋。(4 / 6)

说着,梁有道缓缓起身,他终究不是那种喜欢坐谈论道的人。

一旁的梁且知有些忧心,毕竟梁有道所说属实,眼下神白须做出的选择有些棘手,毕竟眼前这位也是高有百年的谋政家。

“况且,如今的神骁民众即使是脱离骁卫的执掌,在三政机构还存在的情况下仍旧能够分化而治,小友是外地人,自然不了解这千年沟壑的成聚。”

“而历史,早已经把现如今十二门所执立场摆在了台面上,无论是千年千朝子,还是万年全青复,一个国家的崛起绝不会只因为一个人的意志。”

说到这里,梁有道已是背过身去,不再去看盘坐于后的神白须,似乎对于这趟访政,已经结束了。

梁且知欲起身,只是他看着神白须的背影,极力的忍耐了下去。

对,她并不了解神白须,更不了解神白须眼中的神骁,她不像点朱砂那样善于捕捉人细微的情绪与细节,而神白须,就恰恰是这样一个满是细节的人。

果然,神白须这也才缓缓起身,他走向左侧,看向琳琅满目千金粟的书架。

“岂不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闻言,梁且知眉头一挑,她看向神白须。

“世族作为少数却掌握多数人命运的凭据,来自于民众曾经的拥戴与簇拥。”

“他们之所以能够无限的扎根深处,并且开枝散叶与世长存,在于脱颖而出的智慧与谋略,还在于以社会主义为生存环境的神骁人所投入的奉献。”

“聚沙成塔,积少成多,历史无垠的变迁的代表,是时代与思想的革新与与时俱进,这也意味着,一个国家的未来与传承在于多数人的意志与意愿。”

“老先生说,一个国家的崛起绝不会只因为一个人的意志,可您忘了,这个国家的目光是集中的,而明智者,往往被多数人簇拥。”

“可这不代表他有权力超越甚至压过簇拥他的群众。”

“在丛林生存法则中,大多数的哺乳动物会选择抱团生存,在族群的簇拥下共同进退,而猛兽往往会因为生存需求与本能选择独行。”

“可一个国家的前进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所谓的猛兽独行也就成为了一意孤行的裁断,这是愚昧的。”

“世族之所以能够以少数而掌握多数人的命运,在于他们的决策要凌驾且脱颖于群众的基本需求。”

“而也唯有自身基本的需求满足之后,人才会去追求满足精神上的缺乏。”

“创造一个执政者的国度,以少数人的权力直接干涉,不,是决策多数人的命运,这种错误在神骁历史上屡见不鲜,而后果,也是人尽皆诛。”

“即便她上御出云再明智再如何的千年难得,您又凭什么会觉得在这种错误中革新诞生的神骁群众会愿意陪衬那捕风捉影的理想与建设呢?”

“岂不知何为以一己之私而废天下之公?”

此刻的梁有道早已转身,神白须出口成章,一语惊人。

所谓以一己之私而废天下之公的由来,来自于神骁三圣命圣李知返。

七千年前,全青复故去一千年后,新建王朝的时代到来,这对全天下的神骁人而言,是新一代政治的更替,也是神骁第一次新时代的来临。

或许是因为曾经全青复的领导太过明智和太过超前,以至于导致之后的历代君主似乎都枉费于政。

并非神骁群众的要求太高,而是在全青复领导之后的民众的思想太过先进,并不是每一个从群众之中选举而来的执政者都像全青复一样明智。

因此,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李知返总结出一个道理。

“于民众的声音中探知国家未来的轨道,这是为人之主的求进之道,而以求进之道桎梏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