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1 / 7)

甲二、修学宗趣 分三:乙一、安住真如。乙二、修学止观。乙三、破除三障。

【第二讲:图一在评论区】

乙一、安住真如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四页。甲二、修学宗趣。

这一段是讲经文纲要。“经文纲要”有两段:甲一是经文大意。我们把整个经文分成六大段,来说明它整个大意。现在的“修学宗趣”是把整个经文的修学内涵标出来。整个《楞严经》的修学,就是在返妄归真,破除障碍。在返妄归真当中,第一个先安住真如。《楞严经》很重视你整个修行的心,你的依止处,认为你这个根本很重要。你说你要去煮饭,你一定要先找到米才能煮饭。如果你随随便便拿一个沙去煮饭,你煮了很多天,它顶多只是一个热沙。也就是说,你即使做了很大很大的加行,你没有用到你的真实的本心,那是没有效果的。所以古德说:“不识本心,修法无益。”因为你没有依止真实的心。所以《楞严经》中,安住在真实的本性是一个重点。这个地方讲了三卷半。这三卷半的经文当中,有三个主题是它的重点:

第一个,破除虚妄。

我们平常在修学的时候,都是根据我们的情绪:诶,我们看他拜佛拜得不错,很有感应,你也去拜佛。你依止这个动机,你一辈子不可能把佛拜好。你是缘外境的殊胜而去用功的。哦,这个人念佛很有感应,你也去念佛。那你没有用的。在《楞严经》的观念是:所有的修学,要透过你内心的智慧的观察,要由内而外地从你内心发动,不能从外境而来。由外面而来的,到最后很容易被外面所破坏。就像阿难尊者一样,他刚开始看到佛陀三十二相而出家,结果他还是被摩登伽女的邪咒所破坏,因为他没有找到他的本性。所以,首先要破除我们过去习惯性去使用的这个攀缘心。这个地方是我们所要破除的,就是所谓的“七处破妄”。

第二个,开显真实。

阿难尊者被破到最后,他自己说:那我的心在哪里呢?是不是已经没有了?佛陀说:还有!佛陀先破,然后再立。说你的心就在哪里、哪里——在眼睛叫作见性,在耳朵叫闻性。佛陀用十个地方来开显,我们的真心是随时存在的——十番显见,只是我们没有去认识它而已。

第三个,真妄不二。

佛陀刚开始把真跟妄讲得很清楚——什么是妄、什么是真,最后告诉你:其实妄的本质就是真,只是迷跟悟的差别。当你迷惑的时候,全真成妄;当你悟的时候,全妄即真。所以你今天要回家,你不是把妄想舍弃掉,你只要不随妄转,妄想就会转变,即妄显真,就路还家。换句话说,整个三卷半的思想,蕅益大师给它一个总结——就是让我们了解:达妄本空,知真本有。这两句话非常的重要,如果大家要用功,这两句话一定要把它参透。首先你要知道妄想的本性是空的,你面对妄想的时候要知道,它是缘生缘灭的,它不真实,它不是本来有的,它是后来才有的。如果妄想是真实的,没有一个人可以成佛。也就是说,我们修学不是说:哦,真实有一个妄想,然后我们真实把它消灭,不是这样子的。而是我们觉悟了以后,妄想自己消灭掉,像那个水泡一样,太阳出来,它自己消失掉了。其实太阳不出来,它也是不真实。妄想是本空,真心是本有。

在本经当中讲一个例子,给大家作一个参考。

佛陀说:在城里面有一个人叫作演若达多,“怖头狂走”。什么叫怖头狂走?就是这个人他早上起来的时候照镜子,看自己的脸长得不错,眼睛眉毛都具足,却突然发狂,在镜子当中找不到自己的头,头消失掉了。他非常紧张,就到处跑,说:我的头在哪里?我的头在哪里?去找他的头。有一个善知识过来,告诉他:诶,你的头就在你的身上啊。过去“啪”打他头一下:你的头就在这里。他突然间醒过来,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