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来生,因为我们被现在的因缘搞得团团转。讲实在话,如果一个人没有来生,那事情就很单纯了,那你不要修行。如果我们死掉以后,“人死如灯灭”,修行干什么呢?可怕的是,我们死掉以后事情还没结束,还创造另外一个生命,所以我们必须要面对这个问题,就是生死是相续的。因为烦恼产生业力,业力创造一个果报,这个果报又创造一个五蕴的身心;然后我们的心攀缘这个五蕴身心的时候,又产生另外一个烦恼,又造业,又得一个五蕴身心……就像车轮子一样,辗转相续,没有停止的时候。
为什么产生这样的生死相续的果报?因为我们不知道,我们内心当中有一个“常住真心性净明体”。这个常住、真心,我们先解释常住跟真心。常住的意思就是不生不灭的意思,它没有生灭相;真心是指它不随外境而变化,是指它不增不减,就是从生到灭的中间,它没有变化相,叫真心。这样的一个常住真心,它的体性是性净之体,是性明之体。这个“净”,指的是它的空观所成就的不变的体;这个“明”,指它的随缘的作用。它有不变跟随缘两种体性,这是常住真心。也就是说,我们今天之所以会生死流转,因为我们没有很认真地去观照,去安住在常住真心。
那么怎样的结果呢?我们再看第二段,用诸妄想。这是关键点。
我们今天生死的根源,就是我们的心没有安住在清净的光明的本体,而安住在妄想。这个妄想重点在“此想不真”,不真就是它变化,所以才有这种流转的果报。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
“用诸妄想”。妄想的产生我们前面说过,是从外面来的,真心是从里面生起的。妄想是说我们有一个境,由境当中产生感受,由这个感受产生想法。比如说我们今天看到了财富,你看到财富以后会产生一个感受、会产生一个想法。有些人看到财富的想法是:诶,我应该把财富跟这些贫穷人分享——产生一个布施的想法,这个人以后会有富贵的果报。有些人看到财富以后,说:这个财富我应该自己受用——悭贪的想法,以后就是贫穷。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我们遇到了事情。有些人遇到事情,遇到了逆境的刺激,他产生的想法就是瞋心,脾气就发作起来。这个人果报会比较丑陋。有些人遇到事情的时候他会产生一个慈悲、宽恕、包容的想法。那他以后的果报会比较庄严。
所以,想法会决定我们造业。你生起正面的想法就容易造善业,你生起一个负面的想法就容易造恶业。但是不管你造善造恶,它的关键点就是“此想不真”,它是变化的,所以就产生了生死流转。
我们不能够说妄想不好,因为你刚开始修学也是依止妄想。只是说我们刚开始要先生起一个好的妄想,产生一个布施的妄想、持戒的妄想、忍辱的妄想。但是当我们想要了生脱死的时候,要破那个最后的生死关头的时候,那就要用常住真心了。你心要进入常住真心,否则你没办法破除妄想。
这个地方等于是先把我们生命的两种根本标出来:一个是涅盘安乐的根本,这是常住真心;一个是生死轮回的根本,所谓的妄想。
佛法的道理是讲诸法因缘生,也就是说每一件事情会出现,一定有它的道理,一定有它的原因,事出必有因。为什么我们的生命会出现生死轮回?为什么文殊菩萨就没有生死轮回?为什么?这绝对不是上帝的意思。因为我们习惯性用妄想在思考事情,文殊菩萨用常住真心在思考事情,“根本”不一样嘛!什么叫“根本”?后面会解释。
佛陀问阿难尊者说:你知道什么叫根本吗?你用沙去煮饭,你用沙放到电锅里面去煮,煮了三个小时,这个叫作什么?这叫作热沙。你不可能煮成饭,因为饭的根本是米。你没有找到米,你一辈子就不可能煮成饭。意思就是说,你没有找到常住真心,你就用你这个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