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2 / 8)

狱去了。那么这个地狱的果报基本上来说,表面上是第二世的放逸造成的,但是从远上来推,其实你第一生的时候,你在造善的时候对人天安乐果报的的爱取,其实以印光大师的标准,你已经把第三生的地狱给种下去了,就是善中有恶。但是到了地狱以后呢,你遇到了痛苦,你就起惭愧心,惭愧心慢慢增长了,痛苦到极限的时候,恶中有善,我们在起放逸的时候有惭愧心,所以得果报、痛苦果报、刀山油锅出现的时候,又刺激我们的惭愧心,我们又开始起善念,所以三恶道果报结束以后,又报到人天去了。

所以,这个轮回性就是说,当我们是以攀缘心在起善念的时候夹杂着恶念,把安乐果报享完以后,变成地狱的果报出来,从地狱果报痛苦结束以后,因为惭愧心的力量增长了,又变成人天,就构成我们生命的轮回性。善中有恶,然后善到极限,善极生恶,然后恶极生善,就构成我们生命的一种上下的轮回。所以假设我们不修《楞严经》,我们的生命大概就是这样子,安乐、安乐、安乐,然后就痛苦、痛苦、痛苦,痛苦久了起惭愧心,又开始安乐、安乐、安乐,安乐久了又起放逸,又开始痛苦、痛苦、痛苦。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把一个好人转成道人的原因。因为你是一个好人,你离不开轮回的力量,你所起的每一个善念就夹杂着爱取的恶念,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怎么办呢?关键就是你向外攀缘。善业没有错,我们今天讲,布施没有错,持戒也没有错,这都是佛陀所制定的法门,错在我们错用心了,我们不应该用这个心态来修布施,不应该用这个心态来持戒。是心态有问题,不是法门有问题。

所以,《楞严经》希望我们一个修学人从一个善良的心要提升到一个清净心。就是怎么做呢?把心带回家。你不要在外面攀缘,你要能够向一念的清净心安住,以一念清净心的角度、以不生灭心的角度来行布施、来持戒、忍辱,你所造的善业就不是轮回的安乐,而是一个出世间的功德,而是一个净土的庄严。所以当我们心态改变的时候,我们来生的生命也就改变了。你本来来生是做一个大国王的,诶,转成净土的庄严。因为什么?因为你生命的因缘改变了嘛。我们由于过去的因缘创造了今生,我们也就认命了,事到如今后悔无益。但是我们不希望来生继续如此,所以我们今生必须做一些改变。你今生的心态改变,你来生就能够改变。《楞严经》就是从今开始改变我们的心态,这个时候你来生的生命才能够彻底地改变。

那么应该怎么改变呢?本经它有它的方法。我们看经文就很清楚。我们看讲义。改变我们的心态,在本经的开示当中是两个重点。第一个,从假入空以明安住。本经当中是以阿难尊者为主角,阿难的示现就代表我们凡夫的一个相貌。那么,第一个是先修空观,让你的心安住下来,不再随顺妄想而转。第二个是修假观,重新再建立一个新的想象。第一个是远离我们过去的想象,空观就是破妄,破除妄想;假观又创造一个新的妄想,比方说念佛的妄想,比方说菩提心的妄想,比方说六波罗蜜的妄想。在一念的清净心当中又生起一个假观的妄想,又去创造来生。所以,空观是安住当下,假观是创造未来。所以在本经当中,整个心态的改变就是空观跟假观的应用。到了经文我们会详细地说明。大方向就是:菩萨以空观为住,以假观来做一个调整、一个调伏。

我们先看第一段,丙一、从假入空以明安住。

菩萨第一件事情先修空观,先破除心中的颠倒想,把心安住下来。这个地方有三段,丁一、达妄本空,丁二、知真本有,丁三、结示法要。在修空观的时候,我们要观想妄想的本质是空寂的。妄想它只是一个你的根跟外境接触的时候,根境的碰撞产生一个想象,这个想象它只是一个暂时的相状,它没有实体的。为什么没有实体,到经文,佛陀会详细地开示。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