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四讲】(3 / 7)

后他在佛堂拜佛、修忏、忆佛、念佛这种功德法也显现出来。这时候真妄交攻,「死逆生顺,二习相交」,“死”是违背我们的心情的,“生”是顺从我们心情的。这个时候众生他有两种心情,一求生,二怕死,这两个心情在我们心中同时显现出来。在善恶显现的时候,他的心情是这样子的,是「死逆生顺,二习相交」。

这地方是讲到临命终当时业力的显现,跟一般人内心状态。

依想超升

纯 想

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

“纯想”就是他心中有一个很明确的理想。这个地方的理想看经文的意思,不是出世追求圣道或往生的理想,应该不是这个,指的是他心中修学上品十善业的理想,他对这个理想非常的坚定。所以临命终的时候,因为有这样子的理想的坚持,使令他的身心世界是飞举的,而生天,「纯想」。这个人烦恼淡薄,但理想却非常的坚定。在整个纯想当中又有另外一个情况,「若飞心中」,假设在他纯想飞举的心中,他又有持戒修福,而且他又有出世的智慧,出世无漏空假中的智慧,而且他有清净的愿力,这个愿力包括菩萨的四弘誓愿,也包括了往生净土的愿力,福报、智慧跟愿力这三个加持,临命终的时候就心地开通。

古德说:一般人的神识是暗钝的,一个没有理想抱负的人,到临终的时候,你看他的眼神是呆滞暗钝的;修行人的眼神他是明亮,因为他内心当中有理想,所以临终的时候他是心地开通。这时候他就会自己见到十方诸佛,乃至于种种净土的庄严,而随顺心中的愿力往生十方净土。这地方把生天当中,又另外标出了他有福德力、智慧力跟誓愿力这三种的差别,而产生了往生。这是在六道轮回的凡夫当中,最好的一个相貌,表现最好的「纯想」,这个人没什么贪爱的,完全是活在心中的理想。

杂想

情少想多,轻举非远,即为飞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刹,游于四天,所去无碍。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中等的:他一生对男女财富多少有一点贪爱,但是他理想抱负这种正念的力量是超过贪爱的力量,想象的力量多,情爱的力量少。这个人从本经来说,当然他身体里面有水,但是也有气势,但是气势强,所以他能够高飞,但是不能够飞得很远。

这以下提出四种差别:即为飞仙;这是指的九想一情,百分之九十的想,百分之十的情,这种人是具足五种神通,在天上做种种飞行的天人。大力鬼王;指的八想二情,比方山神种种的土地尊神,某某大帝,某某国王等等的,这种大力鬼王。飞行夜叉;七想三情,前面是指鬼王,这是指他的将帅,八部的鬼帅,他能够飞行。地行罗刹;六想四情,一般的旷野鬼神,但是他也没有太多障碍,就算不是多财鬼应该也是少财鬼,还不是属于饿鬼,因为他想的成分还是多,六想四情。这以下四种最多的范围,能够游行在四天王天来去自如,无有障碍,因为他生前虽然有一点贪爱,但是他的理想,希圣希贤的那种抱负还是多的。

另外一种在情少想多的过程当中,它又把它分出一种。

其中若有善愿善心护持我法,或护禁戒,随持戒人,或护神咒,随持咒者,或护禅定,保绥法忍,是等亲住如来座下。

佛陀在讲经的时候,前面的纯想也是一样,他先讲非佛弟子,再讲佛弟子。前面是讲非佛弟子,变成飞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刹。这个是世间的善人,这以下讲佛弟子。

假设他有一般的善心,除了希圣希贤的理想抱负,更重要他有一种善愿,护持三宝的愿力。护持三宝当中,他以下提出了有四种的情况:

一、护持我法,护持如来的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