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教育先河(2 / 2)

这也是只能是权宜之策。为今之计,要想的是该如何破解你们二人缺人的问题。咱们大明的举人和进士们就不要想了,有几个愿意去你们那干活。至于秀才老爷们,这恐怕也没多少吧!但是工部的差事不能停下,蒙古那边本就是一场长时间的差事更不能停下。昔年,战国时期齐国就成立了稷下学宫,囊括天下英才。如今朕也决定,在咱们大明的教育模式上进行一丝改变。当今天下大争之世,大争之世最重要的就是人才!有了人才大明才能继续发展!朕决定从内帑里每年拿出一百万,户部每年五十万在大明兴建几所学宫,培养更多人才!”

朱由校此话一出,刚才还热闹的勤政殿里瞬间寂静无声。张维贤为首的几位勋贵或许并不是感觉到什么,可文官不一样。皇帝这一下子无异于釜底抽薪!这是要动摇他们文官的根基啊!

还没等朱由校继续说话,内阁次辅韩爌立刻站了出来

“皇上,我朝在选官,用官上早已经有了科举。科举制度已成为惯例。且天下臣民早已习惯读书,科举,入仕。如此一来这新学宫只怕难以维持啊!皇上若是真需要大可对进士,举人增加一番!”

朱由校看着率先跳出来的韩爌,只是淡淡的笑了笑,这一切果然就如同他所想的那一般

“韩阁老,想必朕说的已经很明白了。这新式教育并不与科举制度冲突,科举制度在至少在二十年内不会发生任何变化。朕所成立的这个学宫,乃是为了培养的的那些咱们是大明缺乏的人才。例如培养懂外国话的,懂医术的,懂铸造的,还有能钻研的未知东西的!有想法,有创造的人才!大才都是很有个性的,就说工部下面的宋应星考了几次也没中,可是在农业上面不是很有成就吗?要不是他推广番薯冬天,今年咱们大明又得饿死多少人?”

朱由校这番话一出,下面的刘鸿训,黄立极也是稍稍的松了一口气。还好皇帝没有想彻底废除这科举制度,不然的话他们千古罪人了。他们就算再是皇帝一手提拔的官员 ,可他们还有一个更关键的身份,那就是他们也是文官集团利益的代表人。

作为清流领袖的韩爌自然知道皇帝的把戏,二十年不动科举制。换种方式理解那是不是二十年以后大明朝就没有科举制度了?

“皇上……”

韩爌刚想张嘴,朱由校立刻挥了挥手,示意其闭嘴。

“诸位,朕的意思也很明确了。朕不是和你们商量,这件事要赶快推行下去。但事缓则圆,韩阁老这推广新学由你和徐大人率领工程院,国子监共同推广吧。这样户部的钱今年也从真的内帑出。朕决定分别在南京,北京以无锡成立三所学宫,朕取名为大学。这原先的东林书院就改名成为江南大学吧!驸马万炜出任校长。至于金陵和北京两处的大学就暂时分别命名为,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大儒张萱,还有孔贞运分别出任校长。诸位朕的话也说的很明白了。新学堂不仅仅要教导四书五经,中华文化,还要寻觅天下名医良匠,建立医学院,工学院,还要建立商学院,格物学院!”

说完朱由校再次一脸微笑的看向了徐光启

“徐大人,你们工程学院可是一粒粒种子啊!朕要让他们在大明生根发芽!洋人的那些书也抓紧翻译,以后咱们不仅仅得学自己的,更得学洋人的。兼纳百家所长嘛!”

天启:再续汉家三百载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