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显似乎也明白杨钦的意思,问道:“太子之意,招安其中一股汉州水贼?”
杨钦点了点头:“父皇英明,儿臣正是此意。”
说白了,就是反间计。
汉州水贼一共三股。
反正别管两股,三股,还是多股,只要不是一股,就不可能一心。
哪怕真的是一股,上下之间也未必会一心。
反间计,确实是最好的办法。
杨显点了点头:“反间计确实可行。”
忽然,杨显似乎想到什么,问道:“消息中,并未提及计三六,朕颇觉奇怪。”
“太子,计三六莫非出了什么意外?”
杨钦微微一叹,拱手道:“启禀父皇,儿臣亦是刚刚得到消息,计三六突然失联,并未到达汉州。”
“不然,汉州或许不会有此一败。”
“儿臣得知计三六出事之后,立即便亲自前往计三六府上,发现其府中已经空无一人。”
“经过儿臣搜查,府中并无凌乱,应该不是受人劫持。”
“炉火尚温,其家人应该是刚离开不久。”
“儿臣命人画出计三六长子头像,在雒阳四门严格盘查,并无发现其出城。”
“儿臣出于谨慎,又派人分出四门,沿官道而去,亦无其家人踪迹。”
“故而,儿臣怀疑,有人持计三六手书,接走了其家人。”
杨显微微皱眉:“太子,你之意,有人暗助汉州水贼?”
杨钦说道:“也有可能是汉州水贼所为,儿臣不敢妄言。”
杨显怒道:“若是有人暗助汉州水贼,此人该杀。”
“若是汉州水贼所为,必然是有人向其通风报信,此人亦该杀。”
“太子,朕命你务必将此事调查清楚,汉州之败,绝不能如此稀里糊涂。”
杨钦立即拱手道:“儿臣遵旨。”
杨枫暗想,通风报信的人,就是我,可惜你不可能拿到证据的。
杨显又看了杨枫一眼,问道:“枫儿,此事,你如何看?”
汉州只能休战,杨显同意了杨钦的反间计,按说这事就算是告一段落了,没想到杨显突然又问他的意见。
杨枫飞快地思考了一下,拱手道:“启禀皇祖父,孙臣以为,父王之计甚妙,可行。”
杨显好气又好笑:“枫儿,朕并非问你此计是否可行,而是问你,汉州之败,你如何认为。”
想滑头却没滑过去,杨枫只得回答道:“启禀皇祖父,孙臣认为,此事之关键,在于杀俘。”
“若刘长青未阻止杨柏,可诛杀此人,以慰两万将士之亡灵。”
“以孙臣对杨柏了解,若刘长青出言劝阻,杨柏绝不会干出杀俘之事,其后必有原因,可深查之。”
杨显眼神中尽是赞许之色,点了点头:“枫儿之言,与朕所想,不谋而合。”
刚才这个问题,其实是杨显故意考验杨枫的。
两点。
第一,杨枫与杨柏有过节。
此事,牵涉到杨柏,而且很关键,杨显想看看,杨枫能否在看待问题之时,客观而不是被好恶所影响。
第二,杨枫对杨柏的了解程度。
作为一名合格的王者,就必须要对他身边的人,不管是手下,还是妻妾,又或者是敌人,有充分又正确的了解。
毕竟,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如果你连对方的性格、喜好等等,并不完全了解,不管是做朋友,还是上下级,又或者是对手,必然会吃亏。
事实证明,杨枫再次没有让杨显失望,很客观,又很正确地评价了杨柏。
杨显又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