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利用和亲贸易拉拢匈奴人。
另一面周期性出兵破坏匈奴的经济基础。
对于历史上的匈奴国家来说,汉军每年春天发动的突袭比卫青、霍去病的那几次大捷更加致命。
汉朝年复一年破坏匈奴人生计,吸引他们选择贸易而非战争,汉朝瓦解游牧国家存在基础的努力没有白费。
两汉之际,匈奴多次陷入内乱,最后分化成南北两支。
南匈奴臣服汉朝,北匈奴趋于消亡。
南匈奴通过贸易从汉朝获取资源。
汉朝以及后来的曹魏、西晋也熟稔于吸收、分化和打压南匈奴。
但是无论中原王朝如何弱化游牧国家的存在基础,匈奴都始终没有崩溃消失。
因为无论是战是和,游牧民都需要保留一个国家的框架来和大一统帝国互动。
放弃这个匈奴国家的唯一可能性,就是中原帝国首先不复存在。
公元2~3世纪,随着东汉走向衰亡,中原陷入分崩离析,匈奴帝国才终于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和秦汉帝国一起走进了坟墓。
公元304年,南匈奴大单于刘渊趁西晋内乱自立,宣布重建汉政权,开启了五胡十六国时代。
汉赵政权不久就在乱世中灭亡,匈奴也正式成为了历史名词。
今日来看,匈奴人刘渊选择汉作为国号还真有几分历史的讽刺意味。
匈奴帝国因秦汉帝国而生,汉亡而匈奴灭,而他们消失前的最后时刻居然是同一个政权。
继续阅读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最久的大一统王朝,匈奴也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最久的草原帝国,
两个帝国几乎同时建立,同时消亡。
历史学家分析了这个不寻常的巧合,并且把这个规律推演到后世匈奴之后,在草原上称霸的分别是柔然、突厥、回鹘汗国。
当中原王朝强大时,草原帝国就会强势起来。
反之中原衰落的时候,草原上的霸主也会比较弱势。
公元九世纪唐朝衰落之后,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之后第二个长期分裂时期。
而北方也迎来了三个世纪的空窗期,这段时间没有任何一个帝国能支配整个草原,
直到公元十三世纪,蒙古帝国抢在中原统一之前诞生,这算是一个例外。
但不可否认的是当时统治中国北方的金朝和西辽已经是亚洲最强大的两个政权。
元明清三朝重建大一统帝国之后,采取了和以往不同的方式对待游牧民族。
元朝和清朝把大量资源输送到蒙古。
明朝经历了从对抗到互市的转变。
类似匈奴、突厥这样的庞大帝国再也没有出现。
但游牧人还是会偶尔形成可怕的部落联盟,例如明朝时期的瓦剌、鞑靼,清朝时期的准噶尔。
游牧经济本质上是一种依附性的经济,必须依赖于定居经济的物质交换。
这种依赖决定了游牧人的政体与定居者的政体因应相生,后者对前者影响巨大。
除了中原,欧亚草原的游牧者还有两个经常打交道的地区或者说突破口分别是:东欧和印度——大伊朗地区。
这两个地区的游牧者同样会依据定居文明的变化做出反应。
于是波斯人撞上了斯基泰人,罗马人遇到了匈人,分裂的印度是小股冒险家的天堂,莫斯科大公国见证了克里米亚汗国的最后辉煌。
嬴政、刘邦意识不到自己是匈奴帝国的缔造者。
就像波斯帝国的居鲁士大王,直到死在斯基泰人之手的最后一刻,也不清楚这些游牧民族怎么就变成了这么大的威胁?
但历史就喜欢以辩证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