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日后,清晨,太学,苏白乘着马车到来,刚进入太学,便遇到准备去讲课的季归老先生。
“季先生。”
苏白迈步上前,扶着前者,神色恭敬道,“我陪您一起去讲堂。”
季归苍老的脸上露出笑容,道,“今日没有去司经局吗?”
“司经局有两位赞善大夫主持,不需要我每日都去,而且,我毕竟是太学的助理先生,不能一直不现身。”
苏白轻声道。
“也是。”
季归笑道,“做官和做学问,还是要平衡好。”
“先生教训的是。”
苏白虚心领受,神态越发恭敬。
两人说话间,来到国学课堂上,讲堂内,前来上课的太学学子已经齐至,等待季老先生前来授课。
讲堂内,众位太学生看来季老先生身边的少年,面露惊讶之色。
苏先生?
苏先生不是受封太子先马了吗,怎么又回了太学?
众人注视的目光中,苏白走到自己的位置坐下,一如往常,没有任何的不同。
“苏白。”
讲堂前,季归看着众位太学子后方的少年,开口道,“上一次课堂之上,我留给你的任务还记得吗?”
“记得。”
苏白起身,开口道,“背诵《中庸》全文,这些日子一直忙于他事,没有前来上季先生的国学课,先生交于的任务也因此耽搁了很久,苏白在此给先生道歉。”
说完,苏白躬身行了一礼,态度很是谦卑。
季归颔首,微笑道,“今日你来了,那便背诵吧。”
“是,季先生。”
苏白应了一句,站直身体,开始背诵。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三十三篇,全都是圣人为人之道,每一篇的篇幅虽然不长,但是,三十三篇加在一起,将近四千字的古文,十分难记。
苏白在背诵之时,刻意加快了速度,却还是背了将近两刻钟,课堂中,一位位太学子逐字逐句地对着手中的经卷,神色越发震惊。
近四千字的中庸之道,没有一次停顿,没有一个错字,一直到苏白背诵结束,众位太学生还没有从震撼中回过神来。
讲堂前,季归欣慰地点了点头,道,“下次,背诵全篇的《论语》。”
“是。”
苏白平静地应了一声,重新坐了下来。
由苏白开头后,这一堂国学课变得的安静异常,每一位太学生神情都很专注,震撼之后,不由自由地收敛心神,认真听课。
攀比之心,人皆有之,没有人愿意不如别人,太学的太学生,全都是陈国的天之骄子,更不愿意落后于人。
将近两个时辰的国学课,由清晨一直至正午,季归虽然年事已高,却还是坚持上完了整堂的课程。
正午时,国学课结束,季归拿着手中的经卷,有些疲惫地朝讲堂外走去。
苏白快步上前,扶着季老先生一同离去。
“做官还习惯吗?”
走向太学宫外的路上,季归看着身边的少年,询问道。
“习惯。”
苏白点头道,“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