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行。
“散了吧!”
寇季摆摆手。
仵作们齐齐退出了寇府。
寇季在仵作们走后,到了书房,提笔写下了一道命令,命令是给军中的大夫的。
随军的大夫,只要随军时间超过三年,几乎都在人身上动过刀子。
他们才不在乎什么人死为大之类的话。
只要能精进医术,能救人,他们就愿意学。
此后几日。
寇季都在为此事忙碌。
寇季在跟赵祯商议过后,在东城门外,找了一间大的院落,用于仵作们学习医术之用。
寇季不指望那些老仵作们学会医术。
他是想借着那些老仵作的解剖经验,验证大食的医术,纠正其中的偏差,让他们的弟子们学习。
真正学习大食医术的主力是他们的弟子,还有那些随军的大夫。
院落准备好了以后,寇季就直接让那些仵作们,将大食的医术分门别类,开始从最基础的学习、验证。
仵作们学习的方式也简单粗暴。
在熟悉了大食医术几日后,就果断向寇季讨要尸骸。
反正朝廷答应了给他们提供方便,他们为了尽快的学会医术,问朝廷讨要一些尸骸也没什么。
他们一个个都是经年的老仵作,手里解剖的尸骸,没有一百,也有八十。
抱着尸骸睡觉,他们都不带怕的。
所以刨尸对他们而言就是家常便饭。
寇季将此事上报给了赵祯以后,赵祯果断让人弄死了关在牢里关了几个月的拍花子的,送去给了他们。
他们拿到了尸骸以后,果断开始上手学习。
过了大概半个多月。
距离汴京城最近的随军大夫,尽数入了汴京城。
寇季将他们安排到了学医的地方。
随军的大夫一个个也不是善类。
他们跟那些仵作们凑在一起待了几日以后,也就混熟了。
仵作有解剖技艺、随军大夫们有医术。
双方凑到了一起,互相辨证下,学习的速度更快了。
用一日千里形容也不为过。
毕竟,他们学习的大食医术,并不是什么残缺的医术,而是经过了四五百年沉淀的,成熟的大食医术。
所以他们初期学习的时候,只需要将大食的医术验证一番,确认可行以后就行。
并不需要反复的去推导。
一些需要反复推导的医术,他们都暂时放在了一边。
他们在学习了半个月以后,看到了寇季拿出了上千本书给他们,他们就知道,寇季给他们的很有可能是一套另成体系的医术。
而新的医术,十分符合他们做事、行医的方法。
新的医术一旦推广出去,很有可能打破大宋现有的杏林的格局。
所以他们迫不及待的想尽快的整理出一套成型的医书,为以后两种医术的竞争,打下有力的基础。
寇季盯着他们,看着他们走上了正轨以后,就把目光从他们身上挪开,放在了大理身上。
大理使节杨允贤回到了大理以后,去了风琶部,花了十万贯,领走了自己的族弟,然后返回了大理的都城,将大宋的条件告诉大理郡王段素真。
大理郡王段素真在得知了大宋的条件以后,搜空了国库,凑出了两百万贯。
大理郡王段素真再次派遣杨允贤为使,前往了大宋,表示答应了大宋提出的条件,并且递交了国书。
然后派遣人押送着两百万贯的东西,送往了大宋。
两百万贯财货,被押送出了大理都城,过了弄栋府,进入到了会川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