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恪,字无病。
徐无病?这不就是救自己逃出杭州城的那位小兄弟么!
汪猛这才恍然大悟,既然无病兄弟没死,那么方文昭定是死在了无病兄弟的手里,至于手无缚鸡之力的徐无病为何能反杀武功高强的方文昭?定是在那个生死关头,无病的身边出现了高人相助。
只不过,这些也都是汪猛心中的猜测而已,至于当晚的情形究竟如何?无病的身边来了哪一位高人?汪猛又是好奇又感心急,于是他当机立断,决定赶回京城。
汪猛早在南下杭州之时,身边就已带了好几片金叶,此时换作银两作吃穿之用倒也足够。他在出发之前,还去杭州城内有名的医馆诊病,郎中看过之后,说他左脸的创伤已愈,但留下疤痕则是难免,至于双手十指的骨节之伤,就算是最有名的郎中,也只是给他开了一些活血除瘀之药,其余就是叮嘱他往后余生,须当尽量少用指力。
汪猛情知自己武功已废,无奈之下便存了退出官场之念,只想着回到长安之后与家人团聚,从此退出朝堂纷争,只愿做一个平头百姓就好。
那时候,整个杭州府都已无官兵再追捕盘查刺客,汪猛在杭州城度过了元日之后,遂启程往北赶往京城。
不想,他过了云州府,才刚刚到苏州府之时,便惊闻太子被废的消息。
汪猛在青衣卫里当差十余年,在天下各道衙门里几乎都有同僚故交,苏州府里就有他昔日的一名手下,如今在苏州府衙任巡城守备。
那一日,汪猛进城时不期然而巧遇巡城守备,禁不住这位昔日部下热情相邀,便与他在苏州城内的燕子楼中小聚。
席间,这位守备就说起了最近发生在京城中的一件朝中巨变——当今太子李仁因贪墨国帑、公然卖官鬻爵、意图谋反等罪名,已被天子废黜为平民,即日押往庐州府就地圈禁。
汪猛闻听之后,不禁大惊失色,就连手中的酒杯都失手跌落。
守备还向汪猛说道,太子之所以被废,全因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而起。
“年轻人,他是哪个?”
“这个人嘛……大哥,说来你也不信,他叫徐恪、字无病,原是江南道杭州府的一个平头百姓,祖上不知积了多少阴德,竟让他在三个月内,从小小一个从七品的户部经历,连升六级,直升到正五品的青衣卫百户!当今圣上也不知怎么想的,竟还御赐了他一把昆吾宝剑,可对五品之下官员行生杀予夺之权,五品之下呀!小弟这个巡城守备也才六品,这今后见了此人,还不得绕道走?!”
“就算他是青衣卫百户,又有什么能耐让圣上废黜当今太子?”
“哎呀!大哥有所不知,这个徐恪虽只是个平头百姓,能耐可不一般呐!他进京之后,不知走了什么狗屎运,竟然投身到了魏王门下,还成了魏王手中的一个得力亲信。正是在魏王指使之下,这个徐恪借清理户部欠银之名,将太子亏空国库一百一十余万两银子的事,搅闹到圣上面前……”
在守备叙述之下,太子李仁之所以被废,几乎全是因徐恪之“功”。若不是徐恪清理国库欠银,太子贪墨百万国帑之事,圣上岂能知晓?若不是圣上严令太子限期偿还国库欠银,太子又怎会大肆卖官鬻爵?若不是圣上逼迫太急,太子又怎会铤而走险意图谋反?是以,若没有徐恪率先向太子发难,太子又怎会有今天被废的下场?!
这些话让汪猛听得心惊,他顿感自责、愧疚、愤怒、悔恨不已,到最后,越听越是难受,索性愤而离席,甩袖离去!
留下那名守备,手举着酒杯,脸上一片茫然……
守备哪里能知道,那个时候的汪猛,心里已自责之极,只想一死了之!
汪猛原本就是太子门下的一名家将。他父亲自小就把他送进东宫,做了太子身边的一名习武陪练,是以汪猛与太子自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