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公武一和决断(3 / 4)

扶桑镜梦 MerlinCahrin 85 字 2020-11-14

样和

庆永老成持重,扶桑如今风雨飘摇,实在经不起大折腾,因此他才痛改前非,在八月十八日之变中,支持容保赶走了激进攘夷派。

这“公武一和决断”,他也是事前不知情,都是一群马鹿公卿私底下搞出来的破事。

如果公方样不满意,决定回江户的话,他坚决追随。

而且呢,听说大御所(家定)已经身体痊愈、更胜往昔,那他身上“将军后见”的役职也没必要保留,所幸这次在京都就免去好了,更显幕府上下同心同德。

这大御所家定复出,是这次家茂上洛留的后手:

别看家茂人前一副万事无忧的样子,实际上今年他才十九岁,哪里能一点不瞻前顾后。

因此呢,他在上洛之前,发布了《殖产兴业令》,还把老爹家定请出来监政。

庆喜所任的“将军后见”,其职责就是辅助、监督将军的,只不过之前家定以前号称精力不济,自愿隐居不干涉幕政,所以庆喜才能坐上这个役职。

事实上,去年十二月上洛前,大御所家定复出监政,基本上就宣告庆喜丧失了将军后见的权利,只不过,幕府还没正式去除他的名位罢了。

因此,这次上洛之后,就遇到“公武一和决断”的下马威,家茂、庆永和随行幕臣,对此都有所预计——鱼死前还要蹦哒两下,何况庆喜这个大活人。

如今庆喜和朝廷部低头,就这么轻而易举地就达到了上洛的目的,说实话,大家甚至都觉得有些难以置信,这跪的也太快了吧。

如今的“公武一和决断”,在朝廷又发布了“委大政于幕府”等措施后,反而更有利于江户——说到底,幕府搞公武合体,还不是要借助朝廷千年以来形成的声望,如今终于得偿所愿。

至于外样三大名做了“参与”,其实也也没啥不好。

不说幕府私底下与之的勾搭,就说明面上,这举扶桑一致,乃是当今的治政必需,因此,就算没有萨摩、土佐、宇和岛这三家,也得是其它几家,到时找几个不对路的,如尾张、备前那样的,不是更闹心。

真的,私底下将军家茂、庆永和随行幕臣议论,都觉得庆喜大大失策:

三“参与”选是萨摩、土佐、宇和岛,这三家虽然也算齐昭一系,但如今亦然都转向了温和攘夷,因此,这不是睁眼瞎挑么。

要选的话,尾张德川、备前播磨两池田,这些都和庆喜关系密切,要选也是选这些人才是。

不过大家转念一想,如今长州都转投了江户,这开了攘夷第一炮的都改变了立场,这八月十八日之变后,武力攘夷派见势不妙就偃旗息鼓,又有啥可奇怪的!

估计庆喜就是和少壮公卿联手一搏、背水一战,结果自家不受讹诈,因此被一举戳破了纸老虎。

肯定就是这么回事,难道还存在别的答案么,根本不可能的!

于是,在几方默认下,“公武一和决断”这场小小的风波就此过去了,将军家茂也顺势留在了京都,和朝廷、诸侯一起联合治政。

等二月二十日,朝廷改元,将“文久”改为“元治”之后,将军家茂等人更是彻底放下心来。

元治一词,出自“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九”为至阳之可变者,“用九”乃刚柔相济之意,说白了,这就是朝廷给如今的执政策略背书,“武力攘夷太刚烈了,刚则易折,这策略还是要讲的嘛。”

幕府一向主张“温和攘夷,十年有期”,因此这新年号一出,在京幕臣的精神都为之一振:

从嘉永六年(1853年)算起,武力攘夷和温和攘夷(开国)就斗个不休,如今十多年过去总算有个结果了,扶桑终于有救了!

可这些人都没料到,治政从来都少见一帆风顺的,《殖产兴业令》在几个月内也不可能惠及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