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怎么?
难道要乞讨回家吗?
可是真这么干的话,可能还没回到家,就在半路上饿死了,或是被土匪流寇给杀了。
若有选择的话,寒门弟子自然都想在本国参加科考,可是身为诸侯霸主的大秦,却一拖再拖,迟迟没有开科取士,这自然会让大秦的寒门子弟,对朝廷和嬴昊都失望不已。
嬴昊为推行科举做出了那些努力,大多数的寒门子弟可不会管,他们只知道隋魏明都实施了科举,可是实力最强的大秦却没有。
只有少部分理智的寒门子弟,知道科举取士的障碍不在于国君,而在于本国的世家大族,而大秦的世家力量依旧强大,于是呼吁同僚们要理智要克制,要给国君和朝中的大臣们一些时间。
这种说法也获得了寒门弟子们的认可,可是等了一年又一年,大秦却以及没有实施科举,心中的失望可见一斑,甚至已经化为了怨念。
可是当大秦即将实施科举,公开科取士的消息传出之后,寒门弟子心中所有的怨气,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这一刻他们心中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陛下圣明。并且一定要参加今年的科考,争取正成为大秦立国后的第一位状元,名留青史。
不同于寒门弟子的狂喜,世家子弟得知大秦将科举取士,则是一片哀嚎。
世家子弟虽拥有更多的教育资源,更好的教育环境,但也不是所有世家子弟都有才华,也有着不少混吃等死纨绔子弟。
如今见将们和寒门子弟放在同一起跑线上,通过科举考试来公平进行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世家子自然不在意,但那些没有才华的世家子弟,可没把握能够赢过寒门弟子,这也等于是彻底断掉了他们的仕途。
这让这心比天高的世家子弟如何能接受的了?纷纷和家族中在朝里为官的长辈们去闹,希望可以借助家族的力量阻止大秦实施科举取士,可得到了却是一顿臭骂。
如今大秦官场已由寒门官员主导,再也不再是世家官员的天下,况且开科取士已是大势所趋,让他们去阻止不如说是让他们去找死。
世家子弟们挨了顿臭骂,心中虽委屈,但也没有别的办法,连长辈们都无能为力,他们也只是认命了。
还想要出仕为官的人,只能努力学习,提高自己,争取科考榜上有名。
有自知之明,自认为不是那块料的,不入趁早改行,接手家族生意,同样能够享有荣华富贵。
从这也可以看出世家子弟的选择,远比寒门子弟要大得多。
寒门子弟唯有科考这一条路,但世家子弟哪怕科考走不通,也依旧还有很多选择。
或许有人会觉得这不公平,但这世上又哪有绝对的公平?投胎也是一门技术活。
大秦这边大刀阔斧的推行科举,而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各国,可是各国对此却并不上心,反而对大秦裁军一事极为重视。
在大秦强盛的军威之下,接壤的邻居们可是担惊受怕,哪怕是为了救亡图存,也必须跟紧脚步进行扩军。
如今大秦竟然会主动裁军,各国国君也都不是傻,子一眼就看出大秦裁军的真正目的。
那必定是为了解放财政,从而大力发展内政,等消化战果,彻底恢复之后,大秦也将会变得更为强大。
想到这时,各国都感受到了一股沉甸甸的压力,毕竟大秦裁军对各国来说短期内是好消息,可长久还看可就不是了。
他们若是沉迷于现有的成就,继续原地踏步的话,那和大秦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若想不被大秦拉大差距,那他们只有两条路可走
1,对外进行扩张,吞并他国壮大自己。
2,大力发展内政,努力发展和挖掘出本国更大的国力。
新战国时代发展至今,小国都已经被吞并殆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