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或者,本身这个能够扭转一个国家命运的关键信息,就藏在眼前的这具石棺中,而本身这个祭坛的种种奥秘设置,被李改革加以运用,最后只能是破解此地奥秘的人,才能够接近呢?
这个猜测,其实不无道理,因为根据总指挥的猜测:李改革似乎对自己身边的人,有一种绝对的自信,这种自信,会不会也变相的转移在自己的子孙身上呢?
他会不会料想到时隔二十余年后,雪豹突击队会找到他的后人,且会需要他们配合,而如果李改革曾经是隶属于雪豹突击队的编外人员,就一定会千方百计的,将这个自己探求了几十年的奥秘,以最秘密的方式,只让自己的后人知晓,而旁人无法猜测得到呢?
建国后刚成立起的秘密情报特搜队——雪豹突击队,其实刚开始并没有发展到如此巨大的声势,而之所以后来国家不吝资金与资源的扩大,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原因:当时雪豹突击队的高层,被“他们”渗透的太多,因此不得不扩大编制队伍,而李改革,便是在雪豹突击队成立二十余年后,由姜云愫直接推荐到雪豹突击队中来——
李改革不愧是姜云愫推荐来的人,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便用他的头脑,掌握了组织花费几乎一个世纪都没有找到的“那样东西”的线索,并且用证据证明了它确实存在的痕迹。
接下来的几十年中,他尝试了无数的方法,最终真的被它找到了这个“东西”的位置,并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而真的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一个微小的历史。
不要小看这一个看似“微小”的历史,这个“微小”里面蕴含着的,是无数的可能。
这个可能不是别的,说来,如果黑眼镜没有猜错的,这个已经被扭转后的“可能”,便是李绿蚁已经见识过的,701403(y3)长征二号,发射成功。
当年701403(y3)工程无论设计师花费多大的心血,投入多少人力物力,却还是一次次的失败了,究其根本原因,并非是我们的技术、资源不比别国优秀,历史上很多东西,它的成功,都需要一个比较特别的瞬间。
正如同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强力有效、破坏性极强的龙卷风,其实也不是说来就来的,它需要很多微小的契机,相继或同时发生,才能连环起致命风暴。
李改革在举国愁眉不展,且为701403(y3)的失败而怏悒不乐时,利用了“那个东西”,进行了一次“极小的尝试”,而偏偏就是这一次看起来“极小的尝试”,701403(y3)工程,它便成功了。
工学者,巧心,劳力,造器物。
在此之前,优秀的设计师与工程师所无法解决的天大的难题,被如此“微小的转折”改变了。
老作家柯灵在80年代写就的《遥寄张爱玲》一文中曾经作过这样的评述——
“中国新文学 运动从来就和政治浪潮配合在一起,因果难分。‘五四’时代的文学革命——反帝反封建;30年代的革命文学——阶级斗争;抗战时期——同仇敌忾,抗日救亡,理所当然是主流。除此之外,就都看作是离谱,旁门左道,既为正统所不容,也引不起读者的主意,这是一种不无缺陷的好传统,好处是与祖国命运息息相关,随着时代亦步亦趋,如影随形;短处是无形中大大削减了文学领地……我扳着指头算来算去,偌大的文坛,哪个阶段都安放不下一个张爱玲。”
正是上海沦陷,才给张爱玲了大显身手的舞台。
“幸与不幸,难说的很。”
无论是”死如嫉恶当为厉,生不逢时甘作殇”的《武昌狱中书感》,还是“丈夫虽有磊落才,生不逢时终蒿莱”的《行路难》……
这些古往今来的才子,最经常慨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