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8章(1 / 2)

以江浙地区的环境和现有的基础条件,长远来看无疑要比海南岛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不管是石迪文还是远在三亚的执委会,肯定都会认同这个观点,这也是推动迁都计划实施的客观动力。

但穿越者们花了二十多年时间建设海南岛,期间投入资源无数。如今要将整个国家的中心迁到千里之外的杭州地区,必然会面临数目巨大的搬迁费用和规模庞大的工程建设。如果不是石迪文站出来大力推动此事,那迁都计划大概不会这么快就能付诸实施。

石迪文所制定的迁都计划中对执委会最为关切的资金和基建问题都准备了比较完善的解决方案,他明白基建的问题其实根子也是在资金上,只要解决了所需的资金,其他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所以石迪文的方案重点就是引入民间资金参与工程建设,以此来解决迁都所需的资金缺口问题。

虽然执委会对于如何发行工程债券一事并不陌生,但此次债券的发行区域不只是在海汉传统控制地区内,而且还包括了刚刚才开始接手的大明地区,特别是天下最为富庶的江浙一带,交由石迪文来进行前期的调查准备工作无疑更为合适。所以截止目前,相关事务都是由石迪文在组织和推动。

哈建义突然发问道:“石伯父,晚辈冒昧打断一下,杭州驻军中招募了那么多盐商子弟,那扬州盐商是否会感恩图报,充当迁都计划的出资大户?”

哈建义这问题其实还是针对先前他与石迪文探讨的话题,即军中留用盐商子弟,到底对海汉有多大的实际好处。

石迪文先前对此所做的解释并未涉及经济方面的原因,但当下既然谈到利用民间资本的问题,哈建义自然就联想到了扬州盐商这个特殊群体。毕竟要说到财力,恐怕谁也无法忽视他们的存在。他们既然从官府这边得到了照顾,那么付出一些真金白银的回报,似乎也是很合理的做法。

石迪文笑了笑道:“毋庸讳言,扬州盐商肯定是我们向民间募集资金的重点对象。他们屯了那么多钱财,与其铸成银冬瓜放在地窖里生霉,倒不如先借出来营建各种工程。我上次跟戴成荣的父亲会面的时候,和他谈过债券的事,他也明确表态会召集盐商一起支持,等债券正式发行,他们一定会踊跃认购。”

戴成荣的父亲戴英达是扬州盐商的领头人物,他所表明的态度,基本就可以代表扬州盐商这个群体了。既然有许多盐商子弟在石迪文手下当差,到时候这些盐商即便是为了子弟的前途着想,也必须得踊跃认购才行了。

当然作为当事人的戴成荣,肯定不会在外人面前谈及这些内幕,哈建义似乎也终于明白为何今天询问戴成荣的时候,对方总是绕来绕去,就是不作正面回应,只让他向石迪文寻求答案。原来是因为涉及到经济利益,想那戴成荣也是担心被误会,才会一直避而不答。

回答完哈建义的问题,石迪文重新回到正题,继续对迁都计划进行说明。

除了新城建设和陆上交通之外,还有一类极为重要的基建工程,便是需要从海南岛迁出的各类工业项目。

海汉目前的工业生产项目大多集中在海南岛上,尤以田独和昌化矿两处工业区最为集中。这其中有一部分项目是不太可能进行长途搬迁的,比如与石碌铁矿和黑土港煤矿密切相关的昌化冶炼业,就不太可能搬迁到离原材料产地太远的地方。

而必须要进行搬迁的项目,大多与海汉掌握的各种先进科技有关,比如兵工产业,化工项目,生产各种发动机的高端制造业等等。不管是出于安全角度还是技术保障的考量,这些产业都必须要处于执委会的严密控制之下,如果执委会北迁到了杭州,那么这些产业也会陆续跟随迁出海南岛。

当然了,这些工业项目也不是随便找个地方盖几间厂房就能开工生产,必须得根据其具体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