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4章(3 / 3)

海汉军甚至还能出动海军战船,在近岸处充当移动炮台,掩护防线两端的海岸薄弱地带,或是通过海上向敌后投放部队攻其不备。所以即便清军有了新装备,但想要通过作战来改变金州半岛上的局势还是不太可能的。

事实上军官们甚至隐隐有点期待清军接下来能有所动作,毕竟这地方在前两年可是让众多驻守此地的军人争得了耀眼的军功。而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从其他地方换防到金州前线之后,还没有在这里真正打上一场大战,全都只是些百十来人规模的小打小闹。这与他们来金州拿战功的初衷,还是很有些出入,有一些巡逻队会在执行任务时故意挑衅清军,也未尝没有来自于上司的默许甚至鼓动。

要是不打仗,军功从何而来?大伙儿千里迢迢来到这苦寒之地,难不成混完两年驻防期就悄无声息地离开?对于有抱负的军官来说,到辽东来的目的就是要与清军作战,通过打击敌人来获得军功,为自己今后的晋升争取更多的资本。但如果两军就这么一直对峙下去又不开打,那他们就无从展现自己的能力,也没有机会去为自己争取梦寐以求的军功。

但陈一鑫在军中带了这么些年兵,自然也知道这些军官肚子里的小九九,只是陈一鑫所担心的事情,他手底下的这些人却未必真正明白。而略微知道其中利害关系的,可能也只有军情局的韦林了。

陈一鑫所担心的不是清军的装备,而是谁让清军拥有了这些装备。不管是买也好造也好,他认为一定是有外部势力的介入,才会让清军有了启用武器的机会。

大明显然不会做这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蠢事,清军至今仍是每年南下叩关,掠夺大明边境地区的物产和人口,这可比海汉与清国之间的矛盾要大多了。要是想通过给清军提供武器来遏制海汉在辽东的发展,那无异于引狼入室了,大明高层应该不会糊涂到轻重不分的程度。

朝鲜自是不必多说,一没有这样的能力,二也没这心思。毕竟今年才刚跟清国打完一场大战,朝鲜这时候巴不得能把海汉这条大腿抱得越紧越好,又怎可能背着海汉去跟清国苟且。何况海汉提供给朝鲜的旧式火枪都是按其筹备的新军规模提供的,为便于军中管理,每支枪还专门在枪身上打了钢印,这种枪要是流失到别国又被海汉抓到把柄,那事情可就大了。

至于远在清国北方的罗刹国,陈一鑫对其情况不是很了解,但他知道原本历史上清国与罗刹国可是在边境地区打过几场,照理说关系应该不会太融洽才对。

如果不是与其接壤的国家向其提供了新式武器,那这事就更复杂了。站在海汉的立场,陈一鑫当然不会希望有域外的其他势力介入到辽东战局当中。因为无论是哪一方做了这件事,其真正目的肯定都不是帮助清国,而是要借此来牵制和打击海汉——因为唯有海汉,才是清国现在凭借刀弓战马完全无法战胜的对手。

这种会涉及到国际局势变化的隐情,在座的军官们很难想到,即便是韦林对清军新武器所存在的疑点进行了说明,他们所想的也只是这是否会给海汉军造成直接的威胁。如果陈一鑫就此作出详细说明,他们当中的一些人说不定还会认为陈一鑫想得太多,纯粹是在杞人忧天。

陈一鑫当下所能做的,也就只是先对巡逻方式作出调整,并向军官们强调在此期间不可在地峡防线以北区域冒然采取行动。

1627崛起南海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