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写到故事中,这个我可以接受,但是按你所说,邓布利多先生对哈利·波特寄予厚望,那么他肯定是会时刻关注着哈利·波特的,这样的话,我们怎么才能既减少他的内容,又体现他的能力和对哈利的关怀呢?没有这位引路人,哈利·波特的成长又该怎么表现呢?”
“苦难会帮助人成长,责任也是。”
乔恩喝了一口牛奶“前两章的内容主要就是交代哈利·波特在这里生活的起因和经过,这本书面对的区域是麻瓜社会而不是巫师社会,你应该明白我说的意思吧。”
乔安妮点头,她当然明白乔恩的意思,麻瓜社会对于神秘力量的向往,会让他们一开始就对这个巫师感兴趣,而没有什么会比一个在麻瓜家庭之中长大的小巫师更能让人有代入感了——如果这个小巫师的遭遇悲惨,那么同情就更加能够让人迅速带入角色了。
这是在写童话时常用的一种技巧,通过赋予给主角悲惨的过去和美好的未来,来给予读者更舒服的阅读体验,只是有一个问题。
“按照这种思路来说,我们对于哈利·波特童年的这段描述完全夸大一些来进行处理,但是不能够占用太长时间的篇幅吧?”
“当然,你要知道,虽然文学创作可以稍加虚构,可是哈利·波特毕竟是一个巫师,而且是具有超强声望的巫师,我们不能描述太多关于他的悲惨童年,那样会破坏他在巫师大众心中的形象,稍稍写一点让他被怜悯就是了,这个尺度你应该可以把握住吧?”
乔安妮当然有这个能力,或者说,文字本身就有这种能力,只是根据作家本身的写作习惯和手法的应用,显得有些不同。
她正要落笔开始修改笔记,门铃忽然响了起来。
乔恩放下杯子,正要去开门,那边乔安妮已经站了起来。
“我去吧。”
她看了眼乔恩,问道
“这么早,会是谁来啊?”
乔恩同样看了一眼放在茶几那边的信封,微微一笑。
“应该,是我们的客人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