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在各地方也有不少仓库。
这四部都归姚启圣负责。姚启圣心中默算了一会儿,将各种用度算了一遍,说道“由于不用往贵州运粮,或许能节省一点,补助滇王大军的军粮还是可以的,但是仅仅是维持而已。”
“这就行了。”张轩说道“朕已经准了滇王,让他在四川筹备军需,你派户部一些得力干将去帮帮滇王。”
姚启圣立即会意,说道“臣明白。”
李定国在四川就地解决不少后勤问题,这是好事,但也是坏事。李定国的威望本来就重,他所带领的滇军之中,有不少大西军旧部,这些人只认二将军,可不认大夏朝。
如果李定国又能完全掌控后勤,那么李定国就有独立一方的能力。
有这个能力,就意味着李定国有了跳反的可能。
虽然张轩信任李定国,但是身处他的位置上,越发明白,不能将事情都寄托在信任上,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经不起考验的。最好的办法,是不让李定国有这个能力,所以张轩从户部抽调官员,去帮李定国解决后勤问题。
这固然是在帮李定国,
也是限制李定国。
最少李定国的财政来源,也要过这些人一手。再加上秦猛,贺虎头,马士升这些张轩的死忠,李定国只要明智,就不会选择造反。
“国债之事怎么样了?”张轩问道“可有扰民之举?”
姚启圣说道“臣特别下文,这一件事让各地主官亲自办,拜访的也都是当地名流士绅,想来不至于骚扰小民,臣也会派人下去查探的。”
张轩说道“如此就好。”
虽然而今的国债,有着强烈的摊派意味,但是不同的摊派方式,也有不同的结果,如果这一千万两摊派给百姓,说不得会引起几次起义。有一时间一两银子,就是百姓一年所有花用,一千万两银子,要多少百姓破产都筹措不出来。
但是当地士绅大户,一年逃出几百上千两银子,未必对家业有多大的影响。
所以,这种摊派就上不就下,其实与李自成拷饷政策,思路上同出一辙。但是效果却不同了。再加上,新朝初立很多官员都不敢不清廉。甚至有些官员还是军中退下来的,不敢借摊派之名勒索。
不过,张轩也明白,其中决计有人这样做了。
这就要考虑一个成本问题了。
大明之所以亡国,就是因为他税收成本太高,收到朝廷九百万两,下面就要掏出好几个九百万两才行。而今摊派国债也是如此,到手只有一千万两,张轩估计下面士绅大户要承担的,决计在一千万两之上,至于多多少,就不清楚了。
此刻张轩才觉得都察院的重要性。
在大明体系之中都察院,这些御史言官们,简直不干正事。张轩登基之后,也忙着做事情,想查什么事情,也都是用身边的近臣,加了钦差的头衔去调查便是了。
也不想让那些儒家士大夫来烦他。
故而大夏的督察院,有名无实,甚至没有主官。一个空衙门而已。
此刻,张轩不得不承认,一个人的努力比不上体制完善。为了监察天下。必须这些御史发挥作用。毕竟一个人的能力是相当有限的。但是这都察院所托非人的话,更让张轩不舒服。
如果将来的都察院,不去好好做事,一心要找张轩的错,叫做匡扶君上。
张轩犯都烦死了,而且还不能将他们怎么样,毕竟治理国家还需要这些人,张轩用钱逆案打击了好大一批人。总不能再继续打击下去。所以,张轩心中暗道“这都察院的主官,该是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