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三年,六月底,军中整顿的情况上报上来了。
“近日以来,各营军士自首者一千四百九十七人,破案被抓者三百二十七人。
宣府将官尽皆腐败,东窗事发之后,半数将官逃匿,半数将官聚兵作乱。
但凡作乱者尽皆伏诛,逃匿者,是属下无能,请大人责罚。”
于忠做完汇报,单膝跪地,请王则之惩处。
让宣府这些将官在他的眼皮子底下逃了,他觉得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起来,此事与你无关,是他们实在太有本事了,你先下去吧。”
“是。”
于忠领命退下。
大明的边军制度,便是以卫所官员充任各营将官,这些将官,世世代代世袭,一代传一代,数百年下来,在当地势力根深蒂固,与塞外私通贸易,就是他们极重要的财源之一。
可以说,宣府镇中,罪孽最大的就是边关将官。
文官与太监还好,毕竟他们都有任期,一般几年后就要调任,最多在任期时收些钱财之类的孝敬,随着调离,慢慢就没了。
而那些将官,世世代代相承,便若一个个地头蛇。
除了他们,还有当地的士绅、商贾等豪强。
靠近边塞的,私通互贸,同样是他们最重要的财源之一。
他们与范明为首的奸商有着千丝万缕般的联系。
他们不仅在山西、宣府之中势力庞大,出了这两地,在大明别处一样有着一张张庞大的关系网。
他们的手伸向四面八方,在大明各处,都有利害相关的关系网,可谓一方受难,八方支援,对于这些将官能逃出宣府王则之是一点都不感到意外。
势力太大有时候未必就是好事,比如这一次。
在王则之清除了名单上的腐败份子之后,坊间就有了传言。
说是各个奸商害怕事情败露,开始杀人灭口。
先前收受过他们好处的军士,害怕被灭口,主动自首,上交赃款,交待清楚了自己的问题。
除了军中,各个系统之中同样如此。
毕竟,短短数日,大同府各个系统中,大大小小的上千人物被灭族,要说他们不害怕那是不可能的。
军中、商会中、警备司各处都有自首的人员,这些人加起来,竟然上万了。
王则之想到会有人被收买,但是他没想到竟然会有这么多人被收买。
这些人来自首之后,王则之命人把他们集中看押起来,进行劳动改造。
正好,宣府有许多城池和道路需要修缮,这一下倒是省了不少事。
这些人的自首就像打开了一道闸门。
原本一些宣府的山西、宣府的小商人和士绅们也跑到警备司自首了。
没有别的原因,自首之后有人看押着,比在家里安全多了。
警备司不知道怎么处理这些人,只能请示王则之。
当王则之知道之后,无奈的笑了。
他下令,牢房不是想进就能进的。
但凡自首的小商贾和士绅,必须上缴半数非法所得。
只有上缴了非法所得的人,才能得到警备司的保护,住在牢房里。
不缴非法所得的,警备司一率不保护。
也就是说,不缴纳非法所得的只能蹲在家里,战战兢兢的等着随时被灭族。
这还不算完,王则之还把牢房分为八人标准间,四人舒适间,双人大床间,单人间,单人带窗豪华间。
来自首的人住什么等级的牢房,是由他们上缴的非法所得的数量来决定的。
原本警备司的人都觉得镇北伯的脑子出了问题,要不然怎么下达如此离谱的命令。
很快,事情的发展就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