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则之抄没的药材差不多就够用了,加上他自己药铺里的药材都不用另外买了。
有了这些药材,他就能煎熬出足够的达原饮,给麾下的军士喝。
有病的治病,没病的预防,总之瘟疫绝对不能在他的军中蔓延开来。
崇祯二年,九月初一。
去南边采买粮食的王先回来了,王则之把他叫回来是为明年做准备。
为了避免各地奸商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王则之打算发行粮票。
粮票的面额有七种,分别是五两、一斤、五斤、十斤、二十斤、五十斤、一百斤。
为了防止有人制作假的粮票,防伪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幸好,先前在归化城推行铁票和盐票的时候招募了一批制作银票的工匠专门研究过此事,这件事做起来变的容易了一些。
己巳之变过后,各地流贼趁势崛起,加上天灾横行,粮食将成为稀有物资。
为了避免无法通过统一调配粮食缓解危机,造成大同府饥民遍地。
王则之必须通过统销统购,直接控制粮食,提高对辖区的掌控,促进大同府还有塞外诸部的安稳。
粮票的主要获取途径,由王则之辖下的户民凭自己的户籍,领粮许可等物到指定粮店兑换。
如果不是他辖下的户民,就要凭银子换票和许可证。
兑换的比例以当下粮食的市价为参照进行折算。
打个比方,现在三两八钱能买一石,折算下来,就是三两八钱能够兑换一张一百斤的粮票。
王则之给辖下的百姓发救济粮,已经把许可证推行出去了,现在又省了一件事。
除了粮票王则之还打算制作,猪、鸡、羊等肉票。
不仅吃的要全面,穿的用的也要全面。
棉花票、汗衫票、背心票、布鞋票等等也要尽快发行出来。
这些票要涉及各个领域的方方面面,使大多数商品都能够凭票供应。
王则之觉得,现在的粮票上面要有两种文字,一种是汉字,还有一种就是蒙文。
因为塞外的蒙古部已经臣服了,他觉得很有必要提高他们的归属感。
把蒙文印在粮票上就是一种提高归属感的做法。
大同府总兵署内,王则之正在和王闪商量着种种细节。
“大人尽管放心,此事我定当全力以赴。”
“除了粮票的事情,采买粮食的事情也不能停下来。”
“河南府内大部分的粮食都在福王手中,福王把河南府的粮价抬到了六两一石了。”王闪小心翼翼的说道。
“我以荣禄大夫的身份给他写一封信,如果他肯卖个面子,愿意以四两一石的价格把粮食卖给咱们,就从他手里买一百万石粮食。
如果他不知好歹,让白樟塘出手,把福王手里的粮食全都偷出来。
如果偷不出来,就把福王的粮仓全部标记好,等我回来,我亲自去取。”
王则之眯着眼睛,杀气腾腾的说道。
朱常洵,明朝宗室,明神宗朱翊钧第三子,明安宗朱由崧之父,母为郑贵妃。
万历十四年,出生于紫禁城,朱常洵颇受明神宗喜爱,想将他立为太子,因百官阻挠而失败,万历二十九年被册封为福王,万历四十二年就藩河南洛阳。
为了补偿福王,朱翊钧几乎倾其所有。不但在其大婚时,耗费银两30多万,还花费数十万两为其广建府邸。
朱常洵仍不满足,向朱翊钧索要张居正的府宅,朱翊钧也满口答应。
三十岁的朱常洵出京就藩时,朱翊钧大方地一次性拨给良田2万顷。由于河南土地不够,朱翊钧还下令从临近的两省增补。
这也是为什么大同府有福王俸禄的原因。
朱翊钧对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