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物品什么也不是,在其背后是人际关系的空虚,是物化社会庞大生产力的空洞轮廓。
——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
{历史模式}】
看完表格后,首先发表意见的是水野遥佳:“拥有了你部分记忆的我明白了你的想法。不得不说,它还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但总体上说,还是能让彼此之间保持不错的平衡,我没问题。只是……本来想来这个国家捞一票的我,现在看来真的只能老老实实地听希羽的话了。不过我可以用副所长的身份做保证:我会在正常情况下不用武力就压下一切争议。”
沈涵曦也跟着她点了点头:“非科研岗的话,我这边没问题,星悦你代表了所有的本国籍人员,你说说你的想法。”
“我觉得……是不是有些太高了?尤其是后勤人员。”
“ii和iii类的后勤人员不同,前者是传统的技能型人才,后者……主要是为了科研人员的成果转换而配置的。你有见过有几个研究所会专门设置那么多企业里才有的部门的?”
“科研成果转化,你是说专利之类的东西吗?”
“对。接下来我们研究所会和天微那边结成紧密的产学研联合体系,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工作人员协助,我们这边会的行动受到严重阻碍。但有关人员恐怕要再招一个司璇那样的生活秘书做辅助了。所有法务工作和外事工作都交给她的状态不可能长期持续,如果不是因为她是我的生活秘书,换平常人可能早就离职了。
沈涵曦点点头,随后回答道:“希羽在上辈子与我日常聊到的话题中,专利、学术案件、舆论动员、媒体关系这些东西……目前的国内基本上没有人知道该怎么操作。因此,如果不走生活秘书路线的话,就必然需要招募外籍雇员。只是,这些人的保密能力就会有巨大的问题。他们只需要一次,就可以让我们的关键技术直接流失掉,损失可能是千万级甚至亿级的。”
汪星悦对此表示认同:“作为一名已经不是新手的情报人员,我基本同意你的判断。就算是要我去出面,那也是需要很大的时间成本和其他成本的。而且,我要补充的是,如果是长期的收买,那就可能出现更可怕的长期损失。我们希羽组不能承担这样的风险。因此,我希望至少要让这些直接涉及成果转化的部门的负责人由生活秘书或者我这样的魔王之眼持有者来担任,至少也要是知情者。”
“也就是说,我需要尽快写出质量高、数量多的一作以上(一作、一作兼通作、三人以内的联合一作兼任唯一通作)论文。这终究还是变成了一个学术问题。但是,我要转移研究方向,就必然要采购新的期刊,这一点是不可避免的。哪怕可以用较低的价格获取少量过刊,也免不了要花巨资采购交大和震旦等本地高校都属于稀缺或压根没有订阅的文献,然后就回到了经济问题。”
夏希羽说到这里时,众人哈哈大笑。
在1981年前买过外国期刊的读者都知道:学术成就的产出与可用的参考论文资料成正相关。
但同一批读者应该也知道:在没有后世那般发达的线上与线下数据库的世界里,可用的参考论文总是很有限的,而且在冷战没有结束以及“开放存取”(openess)出现之前,这一因素受到各种非学术因素影响十分严重,并且没有像后世那样各种各样的绕路选择。如果你所在的机构以及与之有合作的机构的馆藏中没有,那就是没有。
事实上,即便是有钱到希羽组研究所这样的中国学术机构,从去年七月希羽组研究室正式成立起,用于从各种渠道采购外国期刊的月均费用也已经高达近万米刀,与希羽组全年20万米刀上下的开销相比,在这个时代的中国已经属于相当高的水平——同一时期,我国对高校的有关费用的规定是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