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这证明了隋朝的山水画已经彻底解决“人大于山,水不容泛”早期幼稚阶段,使山水画进入青绿重彩工整细巧的崭新阶段。成为卷轴山水画兴起的代表作。 [139]画中山水占了重要的地位,反映出山水画独立发展的趋向。元代汤垕所着的《画鉴》,指出《游春图》是山水画的始祖。 [161]
郑法士、田僧亮、杨契丹都是隋朝的宗教画家。他们曾经同时在长安光明寺小塔作壁画,郑画东壁、北壁,田画西壁、南壁,杨画外面四壁,当时人称为“三绝”。有一次郑法士要求看杨契丹画稿,杨引郑至朝堂,指着宫殿、人物、车马说:“此是吾画本也。”可见他们的画反映现实生活的能力是很强的。于阗(今新疆和田)画家尉迟跋质那,当时人称他为“大尉迟” [140]善画西域人物,画面上有阴影晕染,即所谓“凹凸法”。这种画法始于南朝的画家张僧繇,对后来的绘画影响很大。 [161]
书法
展子虔·《游春图》
隋朝书法巧整兼力,不离规矩。初唐大家的风范规模,在此已经初步形成。着名的书法家有丁道护、史陵与智永。墨迹则有千字文与写经。隋代的书法以碑刻为大宗,《龙藏寺碑》、《启法寺碑》、《董美人志》等碑刻显示书法风格。隋末唐初尚有书法家虞世南,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唐初四大家”。
音乐
隋朝的音乐,初期受北方少数民族音乐的影响,宫廷乐歌。也都杂有“胡声”。隋平陈后,得宋、齐的旧乐,设置清商署来管理。场帝时,设置清乐、西凉、龟兹、天竺、康国、疏勒、安国、高丽、礼毕等九部乐。至于乐器如曲项琵琶、竖头箜篌、筚篥、答腊鼓和羯鼓等,都是从北方少数民族和西域流传过来的。 [141] [160]在当时已经知道音阶有七音而非五音而已 [142]。
隋朝的音乐家有牛弘、郑译、万宝常等。而着名的是万宝常,他原是后梁人,跟父亲归降北齐,后来他的父亲想要逃回江南而被杀,他也被没人官府充当乐户,过着奴隶的生活。到隋朝时,他曾指出郑译所作音乐的缺点。他还写成《乐谱》64卷,“具论八音旋相为宫之法”,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创造。后来万宝常因受到大官僚苏威等人的排斥,得病饿死。临死时,由于气愤,遂烧去自己的着作,只被人抢出一小部分。 [160]
何妥也是隋朝着名的音乐家。何妥是何国(位于今乌兹别克)人,他还擅长哲学。592年,以国子博士受命制定正乐,当时诸重臣议论纷纷,万宝常也参与讨论,然而一时没有结果 [143]。最后何妥用计让隋文帝采用黄钟宫而解决了纠纷 [144]。何妥又为隋炀帝作御车“何妥车” [145]。着有《乐要》、《周易讲疏》等书籍。当时隋文帝受胡音与南朝“亡国之音”困扰,为了制定正乐召集牛弘、辛彦之与何妥等人整顿音乐,产生符合隋朝一统天下的国乐。当时重臣郑译、苏威与何妥等人讨论许久而没有定论 [143]。万宝常虽然表达意见,然而身份低下,其建议不被采用。不过他取得隋文帝的同意,以他所提的“水尺律”来调制乐器。他的音乐在当时被说成是“西域之乐,乃四夷之乐,非中士所宜行也。”《隋书·音乐志》也把八十四调误认为是郑译的理论,实际上这是万宝常的研究成果。
科技
播报
编辑
隋朝科技情况如下(右图为赵州桥):
赵州桥
科技
行业领域
详情
建筑
宫殿:宇文恺设计建造的观风行殿,是一座有轮子可移动的宫殿。 [81] [83]
桥梁: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