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唐(6 / 26)

中宗。武则天以皇太后名义临朝称制。光宅元年(684年),武则天因中宗与之不合,将他废为庐陵王,另立四子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 [187]

《武后行从图》中的武则天

这之后的几年间,先后有扬州徐敬业、宗室越王李贞、琅邪王李冲等起兵,都被武则天派兵平定。宗室叛乱直接导致了武则天对唐宗室大臣的清洗,也为她称帝铺平了道路。载初元年(690年),武则天制造祥瑞,迫使睿宗禅位,自称大周“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定都洛阳,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1-23]

武则天当皇后时,就提出十二条施政意见,包括劝农桑、薄赋徭;减省功费力役;息兵;提升才高位卑的官吏;广开言路等。在她统治期间,下令限制王公以下蓄养奴婢的数目,改革徭役和户籍制度,允许逃亡农民在一定条件下编附户籍。这些措施促进了经济发展,国家控制的人口从贞观末永徽初的380万户增加到650万户。 [187]

武则天具有驾驭臣下的能力。她为培植自己的势力,鼓励士人自荐,又开殿试和武举,设“试官”,大量破格选用和升迁官吏,时称“北门学士”。虽有录用过多、升迁过快的弊病,但一旦发现不称职者就立即贬黜。她慧眼识人,明察善断,赏罚分明,培养了一批有才干的官员 [24]。像唐休璟、狄仁杰、张柬之、张仁愿,以及开元名臣姚崇、宋璟等,都是武则天发现并提拔起来的。非士族阶层的广泛参政,扩大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基础,抑制了士族势力,对政权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87]

武则天统治期间,在军事上重设安西四镇,抵抗后突厥侵扰,并在东北契丹的“营州之乱”爆发后设法将其平定。这些举措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一定贡献。 [187]

武则天称帝期间,社会文化艺术亦有所进步,当时佛教大兴,该时期佛寺兴建频繁,扩建的龙门石窟为其代表。后人称其统治“上承贞观,下启开元”或“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23] [25-26]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唐室复辟

主词条:神龙政变、唐隆政变

武则天统治最黑暗的地方是接受告密和任用酷吏。她在朝堂上设置铜匦,接受告密文书。告密失实无罪,致使朝廷内外告密成风。又重用索元礼、来俊臣、周兴等一批酷吏,对大臣肆意罗织罪状,严刑逼供,相继诛杀唐宗室数百人、文武大臣数百家。直到其称帝、政权相对稳定后,这种极恐怖的政治才告一段落 [187]。她广建佛寺,筑“明堂”“天堂”,造“天枢”,铸九鼎,浪费了大量的民力物力。所以在这半个世纪中,一方面社会经济有所发展,另一方面均田制已开始趋向弛坏,农民逃亡逐渐普遍,阶级矛盾有激化的倾向 [211]。

武则天虽夺取李唐社稷,却在朝廷内外压力下,不得已将李显从流放地召回,立为太子。神龙元年(705年),宰相张柬之联合禁军将领敬晖等发动神龙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中宗李显复位,恢复了大唐国号。数月后,武则天去世。死前下诏去帝号,复称皇后。 [187]

中宗复辟后,一直受到妻子韦皇后、女儿安乐公主和武氏旧党如武三思等人的影响,张柬之、敬晖等先后被流放或诛杀。他们卖官鬻爵,贿赂公行,日夜宴游,淫逸无度。韦皇后有意成为第二个武则天,安乐公主则曾要求成为皇太女。景龙元年(707年),非韦皇后亲生的太子李重俊发动政变,杀死武三思等,并企图除掉韦皇后,但最后失败被害。景龙四年(710年),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合谋毒杀中宗,立温王李重茂为帝,是为唐殇帝,并欲加害被排斥在最高权力外的相王李旦。最后,李旦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