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五代十国(15 / 27)

拒马河)为界。

以上内容来源 [65] [68]

在十国中,南平的疆土最小,南唐最大。其疆域变化见下表:

政权/势力名

实际都城

疆域

江都府(今江苏扬州)

杨行密于唐末受封吴王时,占有江淮一带。到吴后期,其疆域大致相当今江西,安徽淮河以南,江苏江淮间地和江南无锡以西、苏北东北部,湖北东部,河南淮河、大别山间地。

江宁府(今江苏南京)

南唐继承吴国疆域,到保大三年(945年)灭闽后,分得今福建西部的土地。保大九年(951年)灭楚,得到今湖南和贵州东部,但次年为楚旧部驱逐。保大十五年(957年)失去江北。

吴越

西府(今浙江杭州)

吴越有今浙江省和江苏南部苏州以东土地。闽国灭亡后,趁乱于开运四年(947年)扩地到闽江下游今福州一带。

潭州(今湖南长沙)

楚国拥有今湖南、贵州东部、广西红水河和浔江以北地。被南唐灭亡后不久出现割据势力武平军,迁治朗州(今湖南常德)。

长乐府(今福建福州)

闽国据有今福建省全境。内乱时分裂的殷国一度建都建州(今福建建瓯)。闽亡后,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还长期存在割据势力“清源军”。

兴王府(今广东广州)

南汉初期,已占有今广东、海南和广西红水河及浔江以南地。楚亡后,又乘机北上,使疆域扩大至今广西全境及湖南郴州一带。

蜀(前蜀)

成都府(今四川成都)

前蜀疆域包括今四川邛崃山以东、湖北西北部、陕西南部和甘肃东南部。

蜀(后蜀)

后蜀疆域基本与前蜀相同。但在秦、成、阶、凤四州的归属上,先失后得。到广政十八年(955年),四州仍被后周攻取 [67]。

南平

江陵府(今湖北荆州)

南平的统治范围约相当今湖北石首、沙市、荆门以西一带。

北汉

太原府(今山西太原)

北汉仅辖有今山西离石、沁源、阳泉、代县之间的土地。

以上内容来源 [65] [68]

天福八年(943年)的五代十国,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

天福八年(943年)五代十国局势,取自《中华文明地图》

天福八年(943年)五代十国局势,取自《中国战争史地图集》

(图册参考资料 [29] [53] [63])

政治

播报

编辑

主词条:五代十国官制

中央官制

五代十国的政治制度大体沿用唐朝制度,但是各朝变化很多,官职时常废置不用,其制度比较混乱。朝廷设有主管行政的三省六部、主管财政的三司与主管军事的枢密院。由于五代十国战乱不断,枢密院的权力往往比三省来得大,所以时常以宰相兼领枢密使。五代十国以“使”名官者很多,据《五代会要》记载有崇政院使、宣徽院使、飞龙使、翰林使、五坊使等等三十种之多。十国诸国中虽然有臣服于五代各朝,在制度上仍然是独立的国家,政治架构等同五代。由于五代十国大多是从节度使起家,对支持他们的幕僚往往担任新朝廷的职位,而前朝遗老则给予三师、三公或台省官等虚职。而将士有功时,为了笼络他们,也以官爵名号为赏赐。这些状况成为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