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五代十国(22 / 27)

的军事改革,终于建立起强大的中央禁军——侍卫亲军、殿前军,并大大削弱了藩镇节度使的军事权力,最终建立起高度统一的军事领导体制,也为北宋的枢密使——三衙统兵体制的创立提供了蓝图。 [60]

继续阅读

民族

播报

编辑

西北

东北方面,契丹和奚脱离了唐朝控制后,日益强大。五代十国之初,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建契丹国。契丹又先后征讨回鹘、党项、吐谷浑等部,攻灭渤海国。后晋时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契丹后南下灭晋,一度占领中原,改国号为辽,后被迫撤退。至五代末年,辽朝的疆域东至大海,西连西域,划分河北白沟河、山西内长城与中原王朝为界。 [37]

此外,西北党项割据的定难军在陕北夏州一带割据自立,吐蕃六谷部占据的凉州,位于河西走廊西部的回鹘归义军一度建立西汉金山国,在甘州(今甘肃张掖)、西州分别存在甘州回鹘、西州回鹘;今新疆地区还有于阗等国;今青海、西藏一带有陷于分裂状态的吐蕃政权。 [2]

西南

唐末南诏灭亡后,其贵族郑买嗣建大长和国。后唐天成三年(928年),赵氏夺取政权,改国号为天兴。次年杨氏夺权,改国号为义宁。后晋天福二年(937年),段思平又取代杨氏,建大理国。在此期间,该政权疆域除东北略有缩小外,变化不大。 [66]

外交

播报

编辑

自汉至五代一直属于中原王朝的交趾(今越南北部)摆脱南汉的控制。唐末动乱之际,静海军的曲承裕自立,在越南历史上被称为曲家,是交趾地区脱离中国的开端。五代初期,占有岭南的南汉政权曾两次出兵取消了静海军节度使,恢复交州,但很快就又被当地人赶走。后晋天福二年(939年,南汉大有十二年),牙将吴权夺权,并在白藤江之战中击破南汉军。吴权在越南北部地区称王,建立了被后世称为吴朝的地方政权。越南从此脱离中国 [69]。尽管在宋朝以后它还接受中原王朝的封号,但实际上已逐渐成为独立国家。 [65]

社会

播报

编辑

服饰

主词条:五代服饰

五代十国的官服仍大体沿袭唐制。男子一般穿着圆领衫子,腰系帛鱼,头戴幞头。其中幞头变化较显着,自晚唐以后,由软脚变为硬脚。五代时期,人们不再崇尚奢侈华丽,转而追求淡雅和清秀。女装基本同晚唐相似,以窄袖短襦和长裙为主。不同之处是女子襦裙的腰身下移,相比唐代的高束胸腰线,更便于穿着和行动。裙带加长,披帛也较晚唐狭长,约3至4米,上衣加半臂,交领或对襟。 [39]

灾害

据资料统计,五代十国时期,各类自然灾害总计发生137年次。其中,水灾和旱灾发生年次最多,其次是虫灾和地震。就地域分布来看,中国北方发生自然灾害远较南方地区为多。因为这时南北政权交替频繁,北方战事频仍,官府对灾害常无力顾及,表现出以祈涛禳灾为主的救灾方式。 [38]

帝王世系

播报

编辑

主词条:五代十国君主

五代

后梁

庙号

谥号

姓名及生卒年

在位时间与使用年号

肃祖

宣元皇帝

朱黯

——

敬祖

光献皇帝

朱茂琳

——

宪祖

昭武皇帝

朱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