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占辽东。 [129]
东北邻国高丽于元明之际大肆扩张领土,通过招谕、剿杀、驱赶女真部落,使本国疆域不断向北推进,1393年朱元璋内迁铁岭卫 [132],默许取代高丽的李氏朝鲜占据鸭绿江以东、图们江以南的地区。
西北
明初于西北先后设有哈密、沙州 [133]、安定、阿端卫、曲先、赤斤蒙古、罕东左等卫。明朝前期,西北疆界涵盖今新疆东部哈密一带。 [134]
1472年,哈密卫被吐鲁番汗国攻陷,后于1482年兴复。 [135]弘治年间三失三复 [136]。1528年后,嘉峪关以西皆为吐鲁番汗国所据 [137]。 [129]
西南
1370年,吐蕃宣慰使何锁南普等率吐蕃诸部归降 [138],后于青藏地区设乌思藏、朵甘卫指挥使司。 [14] [139]在完成藏区的统一后 [140],明太祖要求藏民输马作赋、承担徭役 [141-142],或蒸造乌茶、输纳租米 [143],强调“民之有庸,土之有赋,必不可少”。 [144]1407年,明成祖派遣刘昭、何铭等人前往藏区设置驿站 [145-146],1414年,又遣中官杨三宝往藏区招谕各土官恢复驿站 [147],经多年努力终使往来西番的驿道安全畅通。 [148]
1382年,明军平定云南全境 [149],除正式府州外另设有三宣六慰 [150],永乐年间増设底兀刺、大古刺、底马撒三个宣慰司 [151],统治范围包括今缅甸、老挝大部及泰国西北部抵达孟加拉湾,明朝中后期这些地区多放弃或为周边国家所并。 [129]
1406年,明军进攻安南,最南边达到日南州一带。次年明朝设置交趾布政使司,安南正式成为明朝的一个行政区,下设府十五、州四十一、县二百零八,共得三百一十二万人民。 [15]1427年明朝罢交趾布政使司,放弃安南。 [152]安南再次脱离中国独立,建立后黎朝。 [129] [153]1540年,莫登庸请降,明朝将安南国降为安南都统使司。
东南
1553年葡萄牙租借澳门,获得停泊船只权,1557年取得居留权,葡萄牙人要向明政府交付租金,明朝依然拥有澳门主权。 [129]
1624年荷兰殖民者进入台湾南部,筑热兰遮城。1626年西班牙殖民者进入台湾北部。1642年荷兰赶走西班牙,占领台湾大部。1661年,郑成功进攻台湾,次年驱逐荷兰人,设承天府,辖天兴、万年二县。 [129]
宣德八年(1433年)明朝疆域,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 [331]
行政区划
1376年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但习惯上仍称“省”。1370年于各省设置一都卫,1375年改为都指挥使司。1427年弃安南后,明朝在全国设置两京十三布政使司,包括北直隶、陕西、山西、山东、河南(以上为北五省)、南直隶、浙江、江西、湖广、四川(以上为中五省)、广东、福建、广西、贵州、云南(以上为南五省)。共设置十六都司、五行都司、二留守司。其中十三个是与布政使司同名的都司,其它三个是万全都司、大宁都司和辽东都司。 [154]
五行都司是陕西(治甘州卫,今张掖)、四川(治建昌卫,今西昌)、湖广(治郧阳卫,今湖北郧县)、福建(治建宁府,今建瓯市)、山西(治大同府)。两留守司是洪武年间设置的中都留守司(今凤阳)和嘉靖年间置于承天府(今湖北钟祥)的兴都留守司。 [154]
此外,在政教合一的青藏地区设有乌思藏都司、朵甘都司;在东北女真部落设奴儿干都司,下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