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明(17 / 27)

于广东肇庆称帝,即永历帝。 [122]

1646年,永历政权获得瞿式耜、张献忠余部李定国、孙可望等势力以及福建郑成功势力的支持下展开反攻。同时各地降清的原明军将领先后反正,一时之间南明收服华南各省。 [123]然而于同年,清将尚可喜率军再度入侵,先后占领湖南、广东等地。两年后,李定国、孙可望与郑成功发动第二次反攻,其中郑成功一度包围南京 [124]。然而不同派系的官兵之间、不同派系的农民军之间、官兵和农民军之间重重矛盾不可化解。特别是永历政权内部派系林立,争斗不休,严重地削弱了自身的力量。1651年,舟山群岛沦陷后,鲁王朱以海在张名振、张煌言陪同下,赴厦门投奔郑成功,不久病死在金门。顺治十四年(1657年,南明永历十一年),驻守贵州的大将孙可望投降清军,云贵之地丧失了保护的屏障。顺治十五年(1658年,南明永历十二年),清军三路大军入攻云南,云贵沦陷。顺治十八年(1661年,南明永历十五年),清军攻入广州,永历政权灭亡。 [329]

1661年清军三路攻入云南,永历帝流亡缅甸首都曼德勒,被缅甸王莽达收留。后吴三桂攻入缅甸, [125]莽达之弟莽白乘机发动政变,杀死其兄后于8月12日发动咒水之难,杀尽朱由榔侍从近卫, [126]朱由榔最后被吴三桂所杀,南明亡。 [122] [127]

李自成余部在湖南抗清失败后,转移到川、鄂山区进行活动,在夔州府以东地区继续抗清,称为夔东十三家军。 [128]1662年清军开始攻打,到1664年首领李来亨被杀而亡。

明郑时期

主词条:明郑、郑成功抗清之战、郑成功收复台湾、清统一台湾之战

郑成功

郑成功在南京之战失败后退回金厦,于1661年率军攻占荷兰占据的台湾,定都东宁。明郑在政治上以明朝之一部自居,奉南明永历帝为正主,以永历为年号,但实际统治者为延平郡王。郑成功抵台约一年后便即亡逝,延平郡王之位续传郑经。郑经接位后,持续西进,1673年,三藩之乱爆发,继承郑成功于台湾建立政府体制的延平王郑经,接受靖南王耿精忠请援,1674年,率军由台湾西渡福建。 [334]

回台后,郑经无心政事,听从陈永华上议,令郑克臧为监国以处理国政。不过随后陈永华即遭夺兵权,同年抑郁而终。翌年,郑经因病去世于台湾台南,本遗命监国郑克臧继任政权,但郑克臧遭冯锡范、刘国轩等人袭杀、改拥郑经年仅12岁次子郑克塽继位。 [335]

继续阅读

1683年,康熙帝命施琅进攻明郑。施琅大败刘国轩攻克澎湖,给台湾造成战略威胁,最终郑克塽剃发降清,明朝宁靖王朱术桂携五妃自杀殉国,最后一股抗清势力覆灭。 [20] [122]

疆域

播报

编辑

领土范围

北方

明初在外蒙古边境一带设置四十余个卫所为边防前线,包括东胜卫、斡难河卫、开平卫、大宁卫等皆为明朝边防重地,其走向大致为阴山、大青山、西拉木伦河一线。永乐以后,由于天气转寒,农耕不济,致使边境逐渐南移。明中期,随着蒙古复振,北方边境再次内迁,并修建长城以防御蒙古,在长城沿线设九边重镇加强防御,长城也成为当时农耕区与游牧区的界线。 [129]

东北

朱元璋置辽东都司经营辽东,后朱棣招抚女真部落,于1411年设奴儿干都司, [130]共辖130多个卫所。 [50]1435年,明宣宗撤回在奴儿干的流官驻军 [131],至万历年间卫所增加至384个。晚明,后金崛起后逐渐